論縫機行業“價格戰”問題
非誠信交易 催生“惡性價格競爭”
目前,縫紉機行業市場中出現的“低價競爭”和“應收款”等問題已經嚴重地困擾著制造企業和經銷商,阻礙了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的整體發展。
一些經銷商往往為了達到追求銷量、追求市場份額的目的,而有意無意地以“低價”、“欠款”的操作方式進行市場競爭。例如:在某整機經銷商已經與某家服裝企業達成設備供求協議的情況下,如另一整機經銷商得知信息后,會附加更為“優惠”的條件,甚至不惜壓榨自身的利益空間以“零首付”為條件搶奪客戶資源。在獲得訂單的同時,也在自己身上打上了“惡性競爭”的烙印。
就行業中存在的這種現象,一些企業提議,行業協會可以借助行業相關專業媒體進行輿論監督,對市場中一些不誠信的企業和個人進行曝光。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對這些方面加強正確的引導,讓行業市場的形成一種健康的競爭狀況,讓市場主體加強自律,這無論對于行業內的制造企業還是經銷商,甚至是下游企業都是不無—裨益的。
請尊重區域代理制存在的合理性
“低價競爭”的出現與部分制造企業一些“非常規”做法有關的。
就以縫紉機的銷售為例,如果訂單交易量超過200臺時,有些縫機制造企業往往會選擇跳過當地的經銷商,而直接與服裝企業進行聯系、接洽,其理由是要對大客戶給予相關的技術和服務支持,從而采取了“直銷”。
雖然縫機生產企業采取這樣的經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省去企業應該給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形成了產品的相對低價,從而獲得了大訂單,但這樣的做法不但導致了縫紉機產品整體價格的降低,同時也造成了局部地區產品價格混亂,嚴重擾亂了行業市場的秩序,違背了區域代理制度和理性,讓區域經銷商在當地市場難以為繼,最終損壞了該品牌在當地市場的形象。所以,尊重區域代理制存在的合理性;是目前規范我國縫制機械市場的重要環節。
現在是規范市場環境的時候了
近年來,我國縫機業實現了高速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行業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目前,我國縫機業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實現行業新一輪的發展,因此,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如何實現制造企業的差異化生產,提高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實現企業和產品的準確定位,做到“專業”。
產品的同質化所導致的是眾多企業對行業細分市場的你爭我奪,最終走進了“死胡同”。
如今,“和諧”成為社會發展的主題,而行業也需要“和諧”。目前,行業市場上存在著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和問題,這顯然不是我們所期盼的。就我們經銷商這塊來說,行業市場需要規范,需要形成一些市場規則。同時,作為行業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們經銷商也要做得“專業”,打響品牌。
為形成一個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借助“第二屆中國縫制機械市場發展論壇”舉辦的契機,行業同仁共同商討并確立一個可操作并;行之有效的方案,促使大家以一種自律的姿態去實現我國縫機業新一輪的發展。
惡性競爭源于同質化
據相關數據顯示,無論是從產品生產總值,還是從全球市場占有率來說,高速發展的中國縫機業所取得的成績是驕人,值得肯定的。從發展速度上說,2000年以后,中國縫機市場的發展速度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而從本土縫機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上來說,我們的縫機產品占據了全球市場超過70%的份額。
任何行業的成熟都是一個不斷完善、發展的過程,我國縫機業也是如此。我國縫機業的發展過程,一方面需要依靠市場規律本身的調節作用;另一方面人為的宏觀調控也是一種必要的手段。目前,我國縫機業面臨的最大困擾就是惡性價格競爭,這也成了這次論壇的討論主題。
價格競爭,是市場經濟賦予市場主體最明顯的功能。在公平的競爭原則下,通過市場競爭優勝劣汰,使市場走向成熟,本身無可厚非,但目前行業出現了不誠信的惡性市場競爭。一些企業為了占有市場份額,不斷擠壓利益空間進行價格戰,更有甚者出現了不惜虧本的交易和“零首付”現象。這對市場環境來說,不“環保”。
如何在經銷商和整機企業、零部件企業和整機企業,以及經銷商和服裝企業之間尋找一個利益的平衡點;如何在價格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規避風險,實現供求雙方的利益最大化,從而實現國內縫機市場秩序的整體性優化,這些都是行業同仁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本次論壇要著重討論的問題,也希望借此論壇的舉辦能在行業中達成共識,制定一個符合行業發展、具備可操作性的方案。
惡性價格競爭主要源于產品的供大于求,而同質化則是行業產品生產供大于求的主要原因。
同質化所導致的是市場資源的浪費。由于企業缺乏理性的產品定位,無論從功能上還是從檔次上,我國縫機業都出現了嚴重的同質化現象。眾多企業不切合企業自身的技術優勢、生產能力以及資金實力等實際情況,一哄而上地盲目生產某種機型熱銷,造成了產品供應量超過了市場需求,價格競爭的激烈化甚至惡性化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