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經論壇報告:中國全球競爭力排名上升五位
- 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于格林威治時間12日14:30,北京時間22:30發布2002—200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國的微觀經濟競爭力在80個國家中排名為38。按照可比的計算公式,中國的該項排名從2001年的在75個國家中排第43位上升了5位。
報告同時顯示,美國經濟在整個世界經濟中最具有競爭力。去年最具有競爭力的國家——芬蘭被美國取代,位居第二。
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和印度按照經濟增長競爭力排名的位次有較大提升,分別從2001年的第39位和第57位上升到2002年的第33位和第46位。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反映公司績效和商業環境的微觀經濟競爭力指標排名中,中國從2001年的第43位上升到38位,直逼在微觀經濟競爭力方面一直領先于中國的印度(其2001年和2002年的排名分別為第36、第37)。
向本報獨家提供分析的國務院體改辦研究所中國國際競爭力研究小組稱,這是自中國于1995年首次正式參加國際競爭力排位以來的最好名次(在當年參與測評的45個國家中排位為34)。
據悉,2002年參與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評價的國家和地區達到了破紀錄的80個(包括所有的OECD國家),這些經濟體的GDP總和超過全球經濟總量的99%。
國務院體改辦研究所副所長高世楫博士認為,在過去的一年中,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對不同經濟體的經濟績效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也反映到WEF的《2002-2003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2-2003,GCR)》的排名上。美國超過了2001年排名第一的芬蘭,在經濟增長競爭力和微觀經濟競爭力兩項指標的排名中均獲第一。日本經濟仍然處于低迷之中,但由于企業的創新活動比較活躍,其增長競爭力排名從2001年的21位上升到2002年的13位。而受國內恐怖活動、經濟危機等負面因素影響,菲律賓、阿根廷競爭力排名分別下降了近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