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反傾銷的十項法律對策
近來,我國企業頻頻遭遇外國反傾銷訴訟,其中有回避而受損失的,也有直面挑戰并取得成功的。近期中國埃力生鋼管有限公司在美國反傾銷案中勝訴就是一例。從這些勝訴公司的實踐來看,可以給國內企業以下啟示:
一、積極應訴。一些企業對外國的反傾銷訴訟一味回避,認為政府不會不管不問。其實,根據WTO規則,在反傾銷訴訟中,企業是主角,被訴企業的母國只是配角。如果被訴企業放棄應訴權利,那么,即使被訴企業被不公平地對待了,其母國也將毫無辦法
。 二、成立專門的應訴機構。應訴反傾銷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成立一個專門的應訴機構是很必要的。在專門應訴機構的人員組成方面,建議由律師、會計師和經濟師等相關專業人員組成。
三、認真填寫調查問卷。調查問卷是各國反傾銷機構普遍采取的證據收集手段之一,被訴企業提供的答卷往往會成為進口國反傾銷當局判定是否存在傾銷行為的重要依據。當然,對于事關企業商業秘密的資料,在提供的時候,應該提醒反傾銷當局予以保密,以免相關信息泄漏。
四、積極準備材料和辯護意見。就材料和辯護意見的準備而言,應該側重于以下幾個方面:(1)反傾銷申訴人的身份和代表性問題。根據WTO的規定,提出反傾銷申請的人必須是進口國的同類產業。而且根據WTO反傾銷規則的規定,申請者及其支持者的合計總產量必須占其全部國內產品產量的大部分,亦即不能低于50%,否則就不能立案。(2)自身是否存在傾銷行為,傾銷幅度有多大,時間有多長,是否已經停止。(3)傾銷行為是否對反傾銷國內同類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損害威脅。(4)反傾銷國內同類產業所遭受的損害同傾銷行為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程度如何;(5)我方是否屬于不被反傾銷的例外情形;(6)反傾銷主管當局判定傾銷和損害的標準和依據是否合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