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業入世效應緣何不明顯?
- 自去年我國正式加入WTO以來,紡織服裝業一直被認為是我國受惠最大的行業之一。然而從一年來的運行情況看,服裝業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
數據顯示,2002年1-9月我國服裝共出口300.3億美元,同比增長10%,而同期我國對外出口達2325.64億美元,同比增長19.4%,其增幅遠遠高于服裝業出口增幅。而具體到企業來看,企業的利潤增長也有限。以上市公司為例,2002年上半年服裝業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51319.16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不但未見上升,反而出現了下降,13家公司中僅有4家經營情況好于去年同期。因此可以說,在過去的一年中,服裝業實際上入世的效應并未顯現出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配額取消:受益不如預期大
服裝業之所以被認為將是入世后受益較大的行業,其主要理由就是入世之后,我國服裝業出口所受的配額限制將大大減少,從而更能發揮我國服裝業的低成本優勢,促進服裝的出口。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首先,我國服裝出口所受配額限制主要來自于美國及歐盟地區,而其中一些重要的出口國家和地區如日本等原先就是非設限國家,因此,配額的放開僅能部分增加我國對美歐等地區的服裝出口,而對總體出口的效應并不如想象中之大。
其次,入世后我國將享受取消配額限制這一待遇主要是受WTO的《紡織品與服裝協議》的規定。按照該協議的規定,紡織品與服裝配額的取消將分四個階段來進行,至2002年1月1日是實行第三個階段,而第四個階段則在2005年1月1日實行。在第三階段中,雖然歐美等國取消了部分服裝產品的配額限制,但從其公布的配額取消情況來看,我國對歐美地區較多的服裝產品其配額仍被保留,取消的服裝配額大多數是一些原本出口就不太多的服裝產品。以歐盟為例,我國加入WTO后,歐盟對我國在服裝方面仍保留5類產品的配額,而我國出口較多的夾克及風衣均屬于其中之列。因此,加入WTO后配額的取消并非對我國出口主要服裝產品配額的取消,對服裝出口促進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