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經濟運行向好 五大因素作用顯現
今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抓住國際經濟好轉和加入世貿組織的大好時機,發揮優勢,加快發展,紡織經濟運行呈現良好態勢。 綜合分析今年紡織經濟之所以總體上向好的方向發展,是國際經濟好轉、國內外棉花市場接軌、加入世貿組織、國內市場穩定以及投資需求的拉動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1.國際經濟形勢的好轉,促進了紡織出口的較快增長 我國紡織工業是外向依存度較高的行業,而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又直接受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形勢出現回升態勢,特別是美國經濟表現出復蘇勢頭。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世界經濟展望》秋季報告預測,2002年世界經濟將增長2.8%,比2001年增速加快0.6個百分點。世界經濟的好轉,擴大了國際市場需求,拉動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增長。特別是今年紡織品服裝出口中,一般貿易出口增長較大,表明出口對紡織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
2.國內外棉花市場的基本接軌是今年紡織經濟穩定運行的關鍵 隨著我國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入世貿的影響,今年國內外棉花市場進一步接軌。從走勢看,今年國際棉花市場價格呈先抑后揚態勢,5月8日降至今年最低點38.6美分/磅,之后逐步上揚。國內棉花市場價格則一直在上升通道中運行,前幾個月小幅增長,6月份以后漲幅較大,全年多數時間價格持平或低于國際市場,僅有5月上旬和8月下旬較短時間略高于國際市場價格,12月中旬國內標準級棉價在11000元/噸左右,比年初上漲3000元,漲幅37.5%。總體看加入世貿第一年棉花供應基本滿足紡織需要,為今年紡織經濟的穩定運行奠定了基礎。但是近幾個月棉價上漲過猛,市場炒作過度,給紡織生產和出口造成一定影響,也說明棉花市場還不夠成熟。
3.加入世貿的積極因素顯現 今年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一年,從紡織品、服裝出口情況看,增長勢頭較好,這一方面得益于國際經濟的好轉和棉花市場的接軌,另一方面加入世貿的積極因素不可忽視。今年部分出口配額取消,市場空間擴大了,更重要的一點是,加入世貿使我國紡織企業的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成本意識、質量意識等提高了,從而提高了我國紡織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加入世貿也為外資企業、民營企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可以說,加入世貿第一年的積極因素已經顯現,但是也應看到,隨著市場空間的擴大,各種新的貿易壁壘的產生以及國內部分企業以打價格戰搶占市場的作法也對今年出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4.內需拉動繼續發揮作用隨著今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現金收入的增長,國內市場銷售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前三季度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111億元,增長8.7%,其中,衣著類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1%,10月份增長5.1%11月份增長8.1%,保持平穩增長。但是,消費價格和出廠價格均下降,10月份衣著類商品消費價格下降2.8%,其中服裝下降3.1%,出廠價格下降1%,11月份衣著類商品消費價格下降2.9%,其中服裝下降3.3%,出廠價格下降1.2%下降幅度有加大的趨勢,對紡織行業效益的提高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5.投資快速增長 今年以來,紡織投資熱不斷升溫,從今年紡機展的火爆和紡機進口的大幅增長就可感覺到這一點。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紡織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呈現快速增長,1~11月紡織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82.5億元,同比增長32.6%,比全國固定資產增幅高10個百分點。其中,紡織基本建設投資完成86.9億元,增長42.7%,技術改造投資完成167.1億元,增長25.2%。紡織行業投資的快速增長,有力地促進了紡織工業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和生產能力規模的擴大,為今年紡織經濟發展和增長后勁提供了動力。但是,今年部分行業投資過于集中,能力增長過猛,競爭過度,給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總體分析,2002年紡織經濟運行將保持良好勢頭,預計工業總產值增長15%以上;紡織品服裝出口約620億美元,增長16%以上;全行業實現利潤300億元左右;主要產品紗的產量預計800萬噸,增長14.3%,化纖產量將達到990萬噸以上,增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