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紡織業經濟運行質量趨好
- 據國家經貿委經濟運行局提供的消息,2002年1-11月份,我國紡織業生產保持高速增長,出口增速加快,經濟運行質量趨好。
受國際市場和國內需求的拉動,紡織生產保持快速增長。1-11月,紡織工業總產值(90不變價)8935億元,同比增長14.9%。主要產品產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其中:紗完成726.8萬噸,同比增長15.8%;布203.8億米,增長11%;服裝77億件,增長8.6%;絲7.5萬噸,增長13.1%;絲織品47.6億米,增長19.2%;化纖899萬噸,增長21.3%。10月及11月,紗、布、絲織品以及化學纖維等主要產品生產速度有所回落。
由于全球經濟逐步轉好,紡織企業抓住加入世貿組織的有利時機,積極擴大出口,2002年以來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出現較大增長,1-11月出口560.2億美元,同比增長14.7%。其中紡織品185.4億美元,增長21%;服裝374.8億美元,增長11.8%。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國商品出口總值的19%,貿易順差達到了342.5億美元,為全國的1.6倍。
1-11月份,我國紡織業經濟運行質量趨好,主要表現為:
--全行業效益持續提高。11月份,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穿的商品類增長8.1%。國內消費市場的穩定增長和出口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帶動了紡織工業的快速增長和效益水平的提高。1-11月,全國23287戶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874.9億元,同比增長15.1%;產銷率達到97.27%,比上年提高了0.98個百分點;全行業實現利潤280.1億元,同比增長23.7%。
--國有紡織企業經濟運行情況繼續改善。1-11月,2759戶國有紡織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15億元,同比增長3.8%;實現利潤16.9億元,同比下降1.3%,降幅有所縮小,而應收帳款凈額、產成品資金同比下降了4.3%和10.2%,表明國有紡織經濟繼續向良性循環方面發展。
--行業間運行狀況差異較大。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棉花價格與國際市場的逐步接軌,棉紡織品的原料成本有所下降,出口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恢復和提高,在出口大幅增長的直接帶動下,棉紡行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明顯改觀,1-11月,銷售收入2793.8億元,同比增長15.5%,利潤74.3億元,增長36.7%,占全行業利潤的26.5%。
受投資直接拉動和國內外需求增加的影響,紡機行業生產、銷售、效益呈現同步增長,1-11月,完成工業總產值260億元,同比增長31.9%;實現銷售收入242.1億元,同比增長31.4%;實現利潤12.8億元,同比增長51.6%。
由于化纖原料對進口的依賴,化纖工業長期受制于國際市場,今年以來,國際市場上PTA、EG等原料價格呈現較大波動,直接影響我國化纖工業的運行。由于2001年行業運行處于低谷,2002年與之相比,行業狀況有所改善。1-11月,滌綸纖維制造業實現銷售收入606.1億元,同比增長18.1%,實現利潤12.3億元,增長24.3%。錦綸、腈綸、維綸等行業銷售情況均有所增長,但企業效益同比均呈下降趨勢。
絲綢、毛紡、麻紡等行業仍呈現生產增長但效益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