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貿易壁壘阻擊出口 建立應對機制迫在眉睫
- 外經貿部公平貿易局尚明專員日前在2003年外經貿形勢高峰論壇上表示,入世元年我國出口產品遭遇的反傾銷在涉案數量和金額上都有下降,而今年出口產品的反傾銷案件數不會有較大滑坡,還會保持在一個很高的數字。
尚明說,由于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是世貿組織允許的三種保護國內市場的手段,當前所有國家都在研究這些手段的運用。從當前情況分析,我國今年可能會遇到反傾銷、保障措施和特別保障措施這三種貿易壁壘交叉使用的嚴峻局面,具體原因有以下4點:
1、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引起一些國家的恐慌,紛紛制造出中國威脅論。十六大的目標是到2020年我國經濟實現翻兩番,具體到外貿上,每年要增長7%-8%。外貿的高速增長不僅使發達國家害怕,發展中國家也害怕,于是這些國家想方設法進行抵制,反傾銷就是他們抵制中國出口產品很“奏效”的方法,在今年國際整體貿易形勢難有大起色的情況下,國外反傾銷會頻繁對中國使用。
2、在中國出口的迅速增長的同時,我國出口貿易秩序仍舊混亂,靠低價進行出口競爭當前還很嚴重,甚至這種競爭打到了國內,在廣交會上,外商都知道同樣產品在不同展臺有不同的價格。當中國出口產品低價競銷到一定程度時,國外就會設置貿易壁壘來保護國內市場。
3、目前世界整體政治經濟形勢不好,一些國家處于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的壓力,頻頻運用貿易保護措施,來取悅國民。再加上一些發達國家的夕陽產業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重點產業需要保護,比如美國的鋼鐵產業,一些發展中國家制鞋等傳統產業,這是不少國家實施貿易壁壘進行貿易保護的動因。
4、我國出口產品遭遇反傾銷的最大原因是歧視性反傾銷政策,即認為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要用替代國的價格,這是中國在反傾銷上面臨的非常大的不確定性。盡管現在西方國家的反傾銷政策上有一些微小的變化,比如歐盟、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等認為中國是轉型經濟國家,但中國在針對這國家進行反傾銷應訴的時候,仍然面臨申請市場經濟待遇的苛刻條件。這種歧視性的差別待遇極大地刺激了這些申請國家不斷申請,決定了我國在今年還會遇到數目較多的反傾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