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產業如何做強
- 加入WTO第一年,海外服裝品牌攜資金和品牌優勢,爭相登陸中國市場,同場競技,拼內功、拼實力的戰火真正點燃。中國服裝產業如何做強?中國如何產生世界級的服裝大品牌?如何營造世界級的設計師隊伍?如何提高服裝的整體附加值?這些歷久彌新的問題,仍舊沉甸甸地擺在我們面前。
品牌經營尚處弱勢
2002年對中國服裝業來說,盡管競爭空前激烈,但服裝產業仍然開出璀璨的花朵,走出了堅實的步伐。服裝產銷兩旺,市場穩定增長,優勢品牌成功地以良好的設計、先進的品牌營銷理念,贏得市場先機;市場主流進一步升級,城市大百貨商場、專賣店、品牌專營店、大超市成為主要服裝賣場;出口增速加快,外單加工中中高檔成衣份額繼續走高;越來越多的世界大牌把中國作為加工的首選地;明星代言品牌,品牌緊跟時尚,引導流行,經營理念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內銷市場穩步發展的同時,競爭日趨激烈。一方面是品牌營銷理念與國際接軌,后浪推前浪;另一方面是產品雷同,說女裝全是淑女裝,說休閑裝全是一種模式,千牌一面,造成惡性競爭,打折風行,品牌與企業驟起驟滅。這說明了內銷市場的供求關系嚴重失衡,也說明了品牌經營尚處于相對落后狀態。
品牌營銷體系的建設明顯落后。特許經營體系被許多品牌采用,但管理制度方面仍有許多問題;很多品牌銷售網絡不健全,對銷售終端的控制力尤其見弱;競爭手段單一,品牌的文化滲透力更差;物流系統建設、店面形象塑造等多不到位,使品牌的市場空間窄小,市場的拓展力不夠。
設計是品牌風格的基本支撐,也是品牌生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的品牌設計意識已經被接受,但像國際大牌那樣從風格定位、工藝制作、市場需求、流行與個性等方面整體上進行設計運作的并不多見。設計仍是中國服裝業中的“薄弱”環節,設計師隊伍的整體力量尚難以滿足品牌運作的功能需要。
打造整體品牌實力
在中國服裝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通過自己的發展加入到行業的品牌工程中來。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杜鈺洲曾經指出,品牌越多,行業的無形資產越大。“MadeinParis” 叫響全球,所有法國服裝從業者共享了利益。如果中國培養出一批“M adeinChina”的品牌,整個中國服裝也會因此受益。
中國服裝經過多年的積累,已擁有像雅戈爾、杉杉等一批有資本實力的大企業群體。品牌的優勢日益在市場中顯現。品牌的培育既要重視 “硬件”的投入,更要重視“軟件”的投入。“硬件”是通過技術和設備的投入提高產品的質量,而“軟件”則要培育品牌的設計含量、文化含量,注重品牌的形象塑造,在設計---制作---推廣銷售三個品牌運作的關鍵環節進行加固,這樣品牌才有長久生命力。加大對設計的投入,首先是關注產品本身的設計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
流行和時尚的概念從未像2002年如此深入人心。品牌是時尚的創造者、引導者,要通過產品的設計,體現時尚的附加值。制作則相對在中國的服裝業中實力最強。有一批制作良好的企業正充當了加工基地。推廣銷售則一直是中國服裝企業的弱項。特許經營為中國服裝業帶來了新的模式,但究竟如何趟出適合中國服裝特色的營銷和推廣模式需要中國 服裝業的進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