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紡織品貿易 :一段酸澀的故事
- 去年末,美國紡織品生產商協會(ATMI)向美國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CITA)提出申請,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5種紡織服裝商品實行特別保障措施。此舉引起了中國有關部門和業內人士的極大不安。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會長王沈陽專門致信CI-TA主席里奧納多,對ATMI的動議表示強烈反對。
美國人盯上了數量
加入WTO給中國紡織業的出口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加入WTO第一年中國紡織業已經享用了一道“大餐”:受限制的275個配額類別中,有99個已經全部取消和部分取消配額限制,據初步測算涉及金額約40億美元,占過去配額產品出口總金額的1/3。其中輸美產品中取消配額的涉及出口金額17億美元,占過去對美受配額限制出口產品總金額的29.7%。
商品配額的取消成為2002年上半年我國紡織品出口逐步扭轉2001年下半年以來不利局面的重要動力。
但是2002年9月上旬,一直強烈反對給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待遇的ATMI終于按捺不住地向中國同行“開火”了。
ATMI指稱,2002年前6個月,中國紡織品及服裝對美出口的增長達到歷來最高水平。該協會公布的材料顯示,2002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國的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增加近9億平方米。與2001年同期比較,來自中國的針織布料數量增加22314.5%、胸罩數量增加167%、手套數量增加173.2%、睡衣數量增加455.6%,而以紡織品制造的行李箱數量則增加416.8%。
為此,該會于2002年9月5日向CITA提出申訴,要求對若干中國紡織品及服裝進口實行特別保障措施,主要針對針織布料類別222碃、胸罩碂類別349/649碃、手套碂類別331/631碃、睡衣碂類別350/650碃及以紡織品制造的行李箱碂類別670碃。此外,ATMI還要求,假若從中國進口的卷曲收縮長纖維紗數量持續上升,CITA應考慮實施額外配額。
中國有關部門認為2002年以來對美紡織品出口的增長是一種正常現象,部分產品盡管數量劇增但主要是從其他國家爭得了市場份額,而美國的進口總量并沒有超常增長,所以美方的“擾亂市場”之說不能成立。
但是,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曹新宇還是顯得憂心忡忡。他說,我國紡織品出口的低單價、數量型增長模式在國際貿易中總是處于被動局面。美國方面主要就是盯住了中國產品的數量。
價格!價格!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