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傾銷:中國“兩手都要硬”
以反傾銷為主的貿易保護主義洪流正在全球范圍內一浪高過一浪,處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更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而在中國企業遭到諸多反傾銷訴訟的同時,中國這一全世界最大、最具潛力的市場,也成為國外企業運用傾銷手段占領市場的目標。
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正引起美國方面的強烈反應---從7月7日至 8月5日,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美國反傾銷兩大主管機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已連續7次對中國產品進行 反傾銷立案調查和裁決。來自商務部的消息稱,反傾銷已成為中國擴大出口的重要障礙。
面對日趨嚴峻的反傾銷挑戰,專家呼吁,國內企業應加快國際化經營和著力提升產品的技術水平。與此同時,中國也要敢于舉起WTO的“ 尚方寶劍”,將國外企業的傾銷拒之門外。
2005年中國將遇反傾銷高峰
貿易保護主義正在世界范圍內抬頭,不少國家和地區紛紛采取反傾銷為主的貿易保護手段。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反傾銷一浪高過一浪,已經成為WTO成員之間一種特別重要的貿易爭端形式。
躋身貿易大國的中國面臨的出口環境目前已十分嚴峻。有關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外對我國反傾銷保障措施立案共計42起,涉及金額10.7億美元,其中大案、要案都來自美國。調查顯示,在這42 起反傾銷案件中,雖然來自美國的只有9起,但所涉及的金額卻為9.8 億美元,占涉及金額總額的92%。 美國何以對中國的產品頻頻揮舞反傾銷的大棒,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國對美國日益擴大的貿易順差。據悉,今年 1到8月份,我國向美國出口額為56億美元,而從美國的進口額只有22億美元,不到出口額的一半。
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局長王世春表示:“大案要案集中在美國,發生在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上,威脅是致命的。”
事實上,加入世貿組織前,我國就已成為世界上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國。據統計,自1979年至2 001年底,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起了485起涉及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其中反傾銷調查46 1起,保障措施調查24起,涉及4000多種商品,影響了我國約160 億美元的出口貿易。
入世一年多,我國對外貿易取得了快速的增長,但貿易摩擦仍是制約我對外貿易發展主要因素之一,國外對華反傾銷案件數量和金額居高不下。據介紹,2002年共有18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60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涉案金額10多億美元。去年對我國立案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和印度。美國對我國立案調查14起,其中特別保障措施2起。印度對我國立案調查為13起,其中1起保障措施,1起特別保障措施。在印度的帶動下,一些發展中國家如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對我國發起反傾銷調查的數量明顯增長。資料顯示,在2001年,中國遭遇國外反傾銷立案調查的數量占當年全球案件的15%,而2002年則上升至17%,被采取最終反傾銷措施的案件為36起,列全球首位。同時,被訴商品幾乎涉及中國出口商品的所有類別,甚至很多拳頭產品被完全逐出進口國市場。
國外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和保障措施調查,給我國企業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如歐盟對我國甲酚生產企業的核查,加拿大對我國黃原酸鹽生產企業的核查,印度對我國碳酸鉀生產企業的反傾銷案,以及碳酸鋇、聚乙烯醇等反傾銷案件。今年頭9個月,雖然案件數目有所減少,但大案、要案增加,涉案金額比去年同期有了大幅上升。不僅如此,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說,由于反傾銷案件的連帶、示范效應,對中國外貿的影響要遠遠大于涉案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