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稅方案出臺 出口行業影響幾何
昨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改革出口退稅機制的決定。這次改革是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有關出口退稅政策的最大的一次改革,將對外貿出口及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產生重要的影響。
影響出口的“雙刃劍”從出口退稅機制改革的內容來看,既有有利于出口的一面,也有不利于出口的一面。
一方面,退稅進度加快,有利于企業出口增長。這次改革確立的中央進口環節兩稅收入增量優先用于出口退稅、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機制等,將加快財政的出口退稅進度,加快出口企業的資金周轉。同時,從2004年起中央財政將對欠企業的出口退稅款進行全額貼息,這也將減輕出口企業的財務負擔。
另一方面,退稅率下調,不利于企業出口。出口退稅率下調,將直接提高出口企業的成本和定價,影響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根據有關機構計算,出口退稅率下調3個百分點的話,將使得出口成本增加4%,這將降低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同時,目前的出口報價都是建立在原先的出口退稅率水平之上,伴隨著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出口企業需要調整其出口產品報價,也需要與進口商進行溝通,勢必會推遲或者損失一些訂單,這也將對出口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因此,長期來看,由于我國的出口產品的基本優勢在于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資源價格,這些因素并不會因為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而改變,本次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對我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影響有限。但是短期來看,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將增加出口產品的成本,明年上半年出口增長將受到較大的沖擊。
三方面因素看影響出口退稅機制改革尤其是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對各相關行業的影響有較大不同,而影響如何主要取決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出口退稅率的調整情況,出口退稅率下調幅度越大,短期受到的負面影響也越大;二是內外銷的比例,外銷比例越大,受到的沖擊越大;三是產品毛利率的高低,出口產品毛利率越低,企業受的沖擊越大。
在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后,我們認為,貿易、港口、紡織服裝、家用電器、金屬新材料、有色金屬冶煉、電子元器件、煤炭開采、化肥等行業將受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通訊設備、工程機械等國家鼓勵出口的行業由于繼續實施17%的出口退稅率,所以基本不受影響;部分農產品加工行業,如小麥粉、玉米粉、分割兔、分割鴨等出口退稅率由5%提高到13%,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將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