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裝早日走出國門
- 從四年全國首屆童裝交易會在武漢舉辦至2001年首屆“中國國際兒童服飾及用品博覽會”(CHIC KIDS)在上海市貿商場隆重舉辦至今,以童裝為主的展示交流會越來越多。相關的童裝大賽也相伴而來。如“中華杯”國際童裝大賽,湖州“織里童裝設計大賽”等。近年來許多企業奮勇而起,將自己的品牌經營延伸到了童裝領域,如以生產飲料為主的娃哈哈集團與香港達利集團合作創立了“娃哈哈”童裝,以生產奶制品為主的太子奶集團也將推出“太子奶”童裝。由此可見中國的童裝市場已經開始走出了嚴冬,迎來了春的氣息。童裝品牌雖然得到了社會的重視,但與童裝發展相配套的許多領域仍遜色得多。首先在許多藝術院校,童裝并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課程,課堂里所學的與其相關的知識微乎其微。許多童裝設計師大多是在工作崗位中摸索著設計理念,試圖了解童裝的內涵。童裝不僅要考慮到款式的新穎,體現兒童的天真,更要注重其面輔料的應用與搭配,以及童裝的功能性,實用性與安全性。其次,我們的設計師底子相對比較薄,多年來中國的童裝一直走模仿洋童裝的路子,忽視中國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陷入童裝無科技,無理論,無流行的誤區。在書店中與童裝相關的書籍廖若晨星,偶爾遇到幾本好書卻都是外文圖書,且價格昂貴,少到兩三百、四五百,甚至近千元。這樣的價格對于許多愛好童裝的學者來說只能望而生畏。在國內還沒有哪本童裝雜志能真正與時代接軌,給我們帶來最新,最流行的時代資訊,我們期盼著中國的童裝能早日創辦出象《DIVDS》、《N1NSMODA》等這類高質量的圖書。我也希望服裝時報“童裝”版能為我們帶來更多的流行信息。
其三,市場上適合做童裝的新面料太少,品牌單調,花色單一,整個服裝市場的研發力度不夠,童裝面料要求柔軟,舒適,耐磨。而且吸汗和透氣功能要好,色彩明快不易褪色,目前很多企業都很難找到符合上述要求的面料,這給童裝發展帶來很大的障礙。許多高檔童裝的面料都需靠進口,希望國內面料生產企業不要輕視對童裝面料的研發,早日讓童裝用上優質的國產面料。
其四,童裝的號型不規范,童裝的碼數跨度大從90-160CM到100CM一個碼,每個階段兒童的生長發育的情況不同,體型的變化較大,因此專家指出應定期對兒童生理特點進得調查,如上下身比便,肩寬,背厚等,以取得最新的數據。生產出適合兒童生長的服裝。改變多年來許多企業采用六七十年代的童裝號型,不是袖子過長,就是上衣與褲子不成比例等不良的現況。
隨著近年來童裝業的興起,全社會要動員起來,早日改變中國童裝落后的局面,早日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