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經濟”里的服裝商機
- 近日記者從奧組委了解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籌備工作目前進展順利。今年5月,北京奧運會的市場開發工作將全面啟動。屆時,北京奧組委將完成包括指定供應商、選擇特許經營商等工作,全世界的商業機構都有機會參與投資和競爭。
奧運會贊助商的門檻兒有多高
另據了解,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計劃由贊助商計劃、供應商計劃、特許經營商計劃三部分組成。其中贊助商計劃是由贊助企業對奧運會舉辦給予資金、實物、技術、服務等方面的支持;供應商計劃是選擇一部分企業為奧運會提供設備、器材等實物;特許經營商計劃則是允許一些企業生產奧運會紀念品,并對特許商品進行經營管理等。
對于眾多具備相當實力的服裝企業,早巳瞄準奧運商機,制定奧運戰略,不斷完善自身管理機制,以提高產品科技和質量水平,緊緊抓住奧運會為中國服裝企業提供的平臺和契機,要在奧運會工作裝、運動裝、禮儀裝、禮品裝上占領一席之地,創奧運名牌,創世界知名品牌。服裝行業的有志之士已經認識到國際交往的盛大活動對服裝行業發展的廣闊空間。人們不會忘記:2001年10月在上海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各成員國領導人身著唐裝合影,立即成為各國媒體爭相報道的頭條,無形中為唐裝作了回地毯轟炸式的宣傳,不僅為外國人熟悉,更為國人所追捧。人們無不贊嘆這種對襟服亮麗的色澤、精美的圖案、精湛的工藝。轉眼間,始料未及的唐裝從瀕于衰落到燃遍大江南北,給蕭條的緞面生產企業和中式服裝廠家帶來了勃勃生機。
服裝企業抓住奧運商機,首要目標是要成為含金量極高的奧運會贊助商。成功的商業贊助,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來自品牌的力量。憑借贊助這一溝通方式,企業可以很好地在產品、品牌和受眾群之間,更快捷、更直接地鋪就一條金光大道,而奧運會正是為贊助商提供了非同小可的平臺,數以十億雙眼睛關注著此項全球盛會,在整合轟動效應的同時,品牌的附加值得到了充分的提升。不過,奧運會與一般的體育比賽有很大的不同,贊助商不能直接在比賽中得到廣告收益,比如說,世界杯足球賽,贊助商主要從比賽場地的廣告中得到收益。但奧運會絕不允許比賽場地出現廣告,這就是要保證奧林匹克運動的純潔性。而贊助商的收益是通過贊助奧運會,把他的無形資產和奧運會結合起來,具體的效益是從“排他性”中受益的,也就是說,取得奧運會贊助商資格的企業,占領了某一類產品的獨家發布權,而相似產品的企業就不能作為贊助商。比如,可口可樂公司就占領了奧運會軟飲料市場,形成了全球最有競爭力的軟飲料品牌,目前沒有其他企業與之抗衡。中國的昂立一號,伊利冰淇淋,通過贊助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使這兩家企業獲得了飛速發展。取得贊助商權利對中國企業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但并不是誰都可以成為贊助商,因為國際奧委會對贊助商企業有非常嚴格的要求。而且,國際奧委會不公開對贊助商的選定過程,這更增加了企業成為贊助商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