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紉機行業加入WTO應對措施研究
- 一、縫紉機行業基本情況
1、行業基本特點
縫紉機工業是涉及多種學科、多種技術的精密機械加工工業,是加工工業中典型的組裝工業,規模效益顯著,既是技術密集型又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
縫紉機產品主要分二大類,一是作為生活資料的家用縫紉機,另一類是作為生產資料的工業縫紉機,廣泛應用于服裝、皮革制品、制袋裝訂業、體育用品、家具、寢具、室內裝飾、汽車座墊以及其它許多產品重疊縫合等領域。隨著時代的進步,它的使用范圍還將不斷擴大。
2、行業發展基本情況
我國的縫紉機工業經過建國五十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水平,品種豐富、門類齊全,既能基本滿足國內需求又有一定國際競爭能力的生產體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主要表現在: ──生產快速發展。目前行業具備年產家用縫紉機600多萬臺,工業縫紉機200多萬臺的生產能力,產量居世界第一位。1998年生產縫紉機650多萬臺,全行業工業總產值近80億元。
──水平不斷提高。行業具備在產品結構上從一般的工業縫紉機向特種機、專用機發展,在產品水平上從生產高速平縫機、包縫機向生產多功能綜合自動化產品、機電一體化產品發展的實力。近幾年來,許多企業致力于技術進步工作,許多大公司、企業集團的CAD/CAM等技術儲備日漸豐富,很多零部件企業先后引進珩磨機等先進加工設備,高速旋梭、傘齒輪、挑線桿組件等關鍵零部件生產技術工藝已相對完善和成熟。
──完整的配套體系在形成。目前行業內有整機企業150多家,零部件企業500多家,行業性和企業性研究所10余個,職工12萬多人。已經形成了以大的主機廠為配套中心,以骨干零部件企業為龍頭,以資產為紐帶,“整零企業”互相支持、協調配套、布局合理、專業分工科學、配套能力完整的縫紉機工業生產體系。
──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化、國際化已經成為我國縫紉機工業發展的重大戰略。1998年,全行業出口創匯2.86億美元,外貿依存度已達40%以上。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中南美、非洲、東歐等新興市場的開拓取得重大突破,產品輻射到140個國家和地區。
二、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