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的缺陷分布在10大領域
- 23日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競爭力論壇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中國投資處主任周臻指出,長期的觀察和研究表明,今天中國企業乃至整體的中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缺陷分布在十大領域。
第一,信息。現在,信息的國際化和國際化信息的嚴重短缺已成為制約中國眾多企業發展的瓶頸,也是中國企業家和國外企業家的最大區別。
第二,學習。目前,中國企業家最需要學習迎接國際競爭的挑戰。對中國企業家來說,學習應對國際競爭,最稀缺的是國際化學習的資源、課程、教師和相應的課本。
第三,管理。有效地提升國際化的管理和管理的國際化,仍然是今天中國企業乃至一屆地方政府能否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問題。
周臻說,信息、學習和管理的國際化,構成中國經濟火箭的第一級動力。沒有第一級火箭,這支火箭不可能離開地面,不可能沖出地球本身的束縛。
第四,國際化的市場準入能力和市場的國際化建設,即市場創新。中國大量的專利和科技成果不能迅速產業化,說明創新的焦點問題并不在創新本身,而在于圍繞創新的其它領域,如體制、機制、制度,甚至評價準則的嚴重滯后。
第五,金融的創新,即金融的國際化和國際化的融資能力。中國的銀契關系和中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化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而中國企業國際化的融資能力亟待提升。
第六,科技的創新。科技創新不僅包含產品、技術的創新,更在于體制、觀念、機制和文化的創新與改革。沒有相應的配套措施,科技創新以及創新成果的轉化很難。
第七,規則的資源。規則包括國際化的規則和規則的國際化。與國際接軌,迅速了解、掌握和學習國際化規則至關重要,而且中國相關的法律、法規、政府頒布的行政法乃至于企業的契約、條約等都必須國際化。
第八,產業政策。沒有任何一個企業能在真空的產業環境中生存,因此產業政策是否正確對一個企業、整個行業,甚至對整個國家都會帶來致命的影響。
第九,地方政策與環境,即地方環境的國際化以及如何在地方營造國際化的經營環境。第十,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企業參與國際化資源整合以及跨國經營的能力和水平。
周臻表示,今天,國際化對中國企業來說是一種挑戰、一種障礙、一種困難和必需面對的問題。同時,國際化也是中國經濟的希望所在,只要跨過國際化的障礙,成功、勝利、機遇就屬于中國和中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