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展會上的“種種”買手
- 買手是英文Buyer一詞的中文譯意。從表面上看,他們是這樣一種人,常常往返于世界各地、時時關注著各種信息,手中掌握著大量訂單,不停地與供應商聯系,組織數以億計乃至更多價值的商品進入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創造出驚人的銷售業績。從更深的層面觀察,其實買手行為的背后都是基于一種現代化的商業制度——買手進貨制度。
眾所周知,零售商業作為商品流通的最后環節,是生產與消費之間的橋梁,起著舉足輕重的連接作用。通常情況下,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著諸如:時間、空間、數量、品種、價格、信息等等不對稱因素,而最終解決這些問題,主要依靠零售商業來完成。建立買手進貨制度,更使零售商業的功能得到淋漓盡致的實現。每個零售商業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都是創造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平臺,其中采購業務流程更是重中之重。商場經營的商品種類成千上萬,更有成千上萬顧客的需要得到滿足。每天無數條信息在動態中變化,如果拘泥于傳統的采購業務流程作法無疑落后于時代,采用IT新技術,實現采購網絡信息共享,是采購業務流程再造的基礎。在采購部門中,按大類商品建立“買手”進貨系統,其主要職能是為零售商業企業組織更多適銷對路的貨源。
從國際先進零售商業企業的經驗來看,“買手”進貨系統的建立從以下幾個層面展開:
1、設立專業買手(CB)一個商品的類別設置一位CB,CB的主要工作是根據商品需求動向和銷售統計進行采購預測。CB應做到及時反饋市場信息,實現及時調整,防止商品滯銷積壓。CB不僅是一個有才能的業務高手,而且也是一個小型的“人機”系統。
2、設立高級買手(HB) 高級買手由經驗豐富、能力強、素質好的CB擔任,主管某類商品進銷的策劃安排及商務談判等。
3、設立自由買手(FB) 邢不是為某一類商品專門而設,而是面對全局業務擁有更多的采購權。主要承擔特別重大、例外的采購業務,并發揮業務“泥鰍”的作用,激起內部競爭提高采購效率,當CB變動或休假時,能及時頂替其位置。
此外,在具體工作中還要建立如下制度:
1、買手輪換制度 每個CB掌握著某類商品進、銷、存的主要控制權,為了加強內控,防止職務“個體化”,除了必要的業務規范和審批制度外,實行定期的CB與CB或CB與FB之間的轉換,以防止業務“暗箱”形成。
2、同步考核制度 商品銷售涉及到賣場與采購兩個部門,因此對兩者實行捆綁式考核,指標相同權重不同,銷售額指標賣場70%,采購30%,毛利率指標采購70%,賣場30%。
目前國際上采取的買手采購作業原則是:以需定購、以銷定進,以進促銷、以儲保銷,勤進快銷、經濟核算,穩定貨源、確保銷售。這個作業原則集中反映了一個“銷”字,折射出“買手”與一般的采購員不同性質的內涵。
從商業角度而言,這是一個需求無限增長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具體到一個商業企業來講,商品采購工作是否到位;將關系到整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也是在未來是否能夠處于領先地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