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國內滾筒洗衣機市場需過三關
- 在中國家電市場,中洋品牌的較量是司空見慣的事,一段時間你占上風,一段時間他占上風,你來我往,煞是熱鬧。
但滾筒洗衣機卻是例外。20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中國市場的“洋滾筒”,與幾乎是同時期建廠的海爾等企業打拼了多年,卻一直沒有占過上風。據國家統計局最新調查顯示,至今洋品牌中的主力伊萊克斯、惠而浦、西門子等企業,所占有的市場份額不過30%多。而以海爾等為首的國產品牌占居了60%多的市場份額,其中海爾占40.30%,一家就超過了所有“洋滾筒”份額的總和。
滾筒洗衣機起源于歐洲,國外家電企業巨頭資金、技術雄厚,這些 “洋滾筒”為何滾不大中國市場呢?
業內資深專家分析,滾筒洗衣機由于其特殊的要求,致使三個方面的瓶頸制約著洋品牌在國內滾筒洗衣機市場的發展:
首先,實際情況不同,帶來了國外產品與當地需求的些許不符,“ 洋品牌”簡單地“拿來主義”顯然不能滿足本土需求。滾筒洗衣機雖起源于歐洲,但由于歐洲家庭的滾筒洗衣機在使用環境方面與中國不同,如水質、自來水壓力、住房面積問題、電表負荷等等,也就是說適合于歐洲的滾筒洗衣機,如果直接在中國使用,可能就會“水土不服”。比如歐洲是軟化水,中國是硬質水,歐洲的滾筒洗衣機在中國使用時間長了會結水垢。而國內的滾筒洗衣機廠家則不同,他們通過本土化的設計,能以最快的速度抓住用戶的需求,開發出滿足用戶需求和適合中國國情的新產品。
其次,國外企業在獲取中國市場的需求訊息方面遜色于國內某些企業。訊息落后,導致“洋品牌”的技術優勢不能充分發揮,開發出來的產品不能“對號入座”。而國內部分品牌這方面就相對好一些,尤其是海爾。為了符合中國老百姓的洗衣習慣,海爾開發了具有29分鐘特快洗滌功能的滾筒洗衣機;為了滿足消費者要求洗得快、甩得干的洗衣難題, 海爾開發了數字全能1218系列滾筒洗衣機;為了滿足人們洗滌羊絨、真絲等衣物需求,海爾又開發了世界首臺可洗羊絨的“玫瑰鉆”滾筒洗衣機。
再次,國外企業對中國用戶的需求訊息的反應速度相對較慢。這一方面受獲取訊息能力較差的約束,另一方面是由于“洋品牌”的技術研發中心都在歐美本土,而不是在中國本地。不能在第一時間內迅速作出反應,開發出用戶需求的產品。沒有速度,對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是很不利的。
國產品牌以海爾、小鴨為代表的民族企業通過持續的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不斷使滾筒洗衣機更能適合中國的具體國情,貼近中國老百姓,取得目前的優勢也是在情理之中。
目前,這場“滾筒大戰”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戰況”如何,尚難預料,但如果“洋滾筒”不解決好上述三個問題,難免會重蹈覆轍。而一旦外資品牌將制造基地、研發中心轉移到中國,那么國產品牌將面臨空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