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基地辦家鄉研發出口在上海--縉云縫紉機“借船”出大洋
縉云縫紉機產業瞄準上海的科技、人才、市場的優勢,逐步形成了以上海為研發和出口平臺,縉云為生產基地的產業模式。在短短5年內,縫紉機年產值從幾千萬元發展到近6個億,產品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縉云縫紉機產業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縉云曾是上海“飛人”、“蝴蝶”牌縫紉機主要定點配套生產基地。隨著聯營合作深入,縉云縫紉機產業逐步實現借“梯”登高,從加工零配件發展到生產整機,從定牌生產到自主創牌,實現了產業梯級提升。 為進一步借助上海的科技、人才和市場優勢,提升產業競爭能力,從2000年開始,縉云“恒強”、“世界”、“芳華”等一批縫紉機生產企業,將企業研發中心和營銷中心移至上海。
其中,“世界”和“芳華”分別投入1000多萬元,在上海青浦區買下50多畝土地,建立了科研基地和國際貿易部。他們充分利用這一集研發、設計、測試、營銷、展示、倉儲、信息于一體的“橋頭堡”,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加快技術創新,加大出口和品牌拓展。去年,“恒強”、“世界”、“芳華”三家企業的產值超過1億元,并通過上海營銷中心,將95%以上產品打入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借海出船”使縉云縫紉機實現了與國際市場的有效對接。產品從原來單一的家用縫紉機發展到多功能縫紉機、曲折縫紉機、高速工業縫紉機、工業電機等20多個系列產品。出口的大部分產品也從原來的10美元一臺提高到60多美元一臺。其中“愛可多”、“蜻蜓”、“威凱”等一批品牌縫紉機,成為占據南美和東南亞市場的主導產品。同時,利用占據上海這一制高點優勢,進一步壯大了縉云的生產規模。今年,“恒強”投入2000多萬元擴建的103畝新廠區即將投入生產,“世界”和“芳華”已分別征地107畝和70畝,正著手新一輪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