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紡機行業經濟運行態勢
- 2002年我國紡機產品進口大幅增長,國內紡織機械行業紡機產品銷售收入達到了280億元,說明投資紡織行業勢頭迅猛。一方面預示著紡織工業將有更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說明紡織工業的生產能力迅速增長,短期內產能的迅速增長,必將導致過度競爭,對行業的長遠發展會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對全國534家規模以上的紡織機械器材生產企業的統計,2002 年紡織機械行業在生產、銷售、出口和經濟效益等方面都創造了歷史最好水平。各項經濟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全面刷新了歷史紀錄。在統計的各項經濟指標中,工業總產值(90不變價)完成297億元人民幣,比2001年增長35.91%;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8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31.83%;實現利潤15.38億元,同比增長38.4%。
2002年紡織機械行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各大類產品都有所增長。許多企業都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根據海關統計,2002年紡織機械產品出口同樣創造歷史最高紀錄。出口額3.57億美元,比2001年增長28. 4 5%。
從各項指標來看,紡織機械行業在2002年取得了歷史上最好的業績。行業情況是近些年來非常好的一年。也是中國加入WTO后受紡織行業高速增長帶動所產生的必然結果。由于市場空間較為寬闊,紡織機械行業一些矛盾由于市場容量的擴大而有所掩蓋。因此,要冷靜看待2002年紡織機械行業所取得的成就。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紡織機械行業結構性變化明顯,并向著更深層次發展
紡織機械行業區域性發展的特征更加明顯。我國紡織機械產品的生產在計劃經濟時代一直以國家隊為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中紡機集團、太平洋機電集團、江蘇省、浙江省和山東省為主要紡織機械產品的生產基地,稱為五大板塊。其中,中紡機集團、太平洋集團的產量和產品市場占有率達到全國的70%以上。近幾年,隨著 沿海地區紡織工業的迅速發展,江蘇、浙江以及廣東和福建的紡織業發展很快,特別是這些地區的三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迅速。許多紡織機械廠和器材廠比較好的進行了改組改制并對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進行改造和調整。依靠當地強勢行業的發展和帶動,使這些地區的紡織機械和紡織器材生產企業得到了很快發展。
從2002年紡織機械行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的情況看,江蘇、浙江兩個省的紡織機械產品的銷售額名列前兩位,兩省合計占全部銷售收入的 51%。而福建省的紡織機械產品銷售增長幅度最快,同比增長71%。內地紡織機械生產企業增長較慢,有的地區為負增長。
紡織機械生產地域化集中明顯,江蘇、浙江已成為紡織機械主要生產地區,特別是由于生產地域化集中更容易發揮專業化生產的優勢,協作和配套條件更為便利,綜合優勢就更容易得到發揮,發展速度就會更快。正因為如此近幾年國外投資者也大多選擇了這些地區。因此,今后幾年這種地區集中化將更為明顯。紡織機械行業生產地域集中化有利于提高生產集中度。對行業的發展是有利的。
民營企業、三資企業發展快。近幾年紡織工業發展較快,客觀上對紡織機械產品的需求就更多。由于強勢行業的帶動,紡織機械行業也得到發展。特別是三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發展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