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會展紛紛“搬”上網絡
- 近年來發展正火的國內會展業遭遇了非典的“倒春寒”,頻頻提前閉展、延期開展甚至撤展,成為身受其害最大的產業之一。然而,就在會展經濟遭受重創之時,網上會展卻大“展”身手,一些大型會展紛紛開設電子版,有的干脆就全部“搬”到網上。
據江蘇展覽館的彭主任昨日透露,迄今為止該館原計劃在4月21日至6月底的10個展覽已全部延期或取消,往年此時正是展會旺季,而現在只能做些內部休整,估計損失不少于400萬。記者瀏覽國內幾家頗有名氣的展覽公司的網頁,發現其首頁上都推出“虛擬展館”、“網上展館”等鏈接標識。而且“展館”里的產品陳列也比平時“豐盛”得多,網頁不但設計新穎,更新及時,而且普遍增加了網上簽約、下單、鏈接貿易伙伴等諸多實用性內容。據了解,國內以前的網上會展多為實物展的附屬品,且上網人數不多,交易額不大,并不為企業重視。而抗“非”防“非”卻意外地成了網上會展的“助推器”,上海文華展覽有限公司的周經理認為,非典只是一個契機,網上會展這種新型的經營方式因其具有參會者不受地域所限、交易成本低、組織工作簡潔明快等優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被更多客商接納,其在會展經濟中的份額也會進一步增大。抓住機遇推動網上會展,一方面是應對突發性事件給會展業和市場帶來沖擊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也是會展業以及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趨勢,即使沒有非典,網上會展的流行也是遲早的事。
盡管如此,有關人士還是認為,實物會展仍是目前國內會展業的主流,消費者或商家“眼見為實”的心理需求由于人們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不會輕易改變,而且人際交流、實物觸摸、面對面的討論這些“會展藝術”,這是網上會展暫時還無法取代的。此外,目前國內的網上交易還存在客戶信用度難證實、相關政策法規滯后等問題,都應當列入議事日程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