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以2008北京奧運會為契機 打造休閑服飾產業基地
服裝歷來是通州區經濟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通州共有服裝企業45家,其中外資企業3家,資產總額66 914萬元,占全區工業企業資產總額的14.4%。而早在2000年1月就已創建、坐落于通州區西集鎮內的通州輕紡服裝服飾園區,歷經3年的發展,更是成為北京“建設國際服裝名城”項目的重頭戲之一。
被確定為北京四個重點開發的服裝產業園區之一的通州輕紡服裝服飾園,憑借便捷的 交通和已初步達到“八通一平”的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以2008北京奧運會為契機,提出了用5-10年時間,基本建成一個“ 中國·北京體育運動休閑服飾產業基地”。
-借市造市
目前,通州輕紡服飾工業園區規劃占地246公頃,目前已有12家服裝企業入園,年產各類服裝200萬件 (套),實現產值1.68億元,銷售收入1.2億元,出口創匯1100萬美元。園區建成后3年內大約已投入了600 0 萬元,保證了資金的到位,吸引了很多不請自來的服裝企業。
2002年9月,輕紡服裝服飾園被北京市命名為“北京國際服裝名城 ———通州園區”,腦筋活絡的通州人認為這是一個商機,立刻開始思考園區的建設方向。通州人將目標對準了奧運會。據通州區經濟委員會李文惠副主任介紹:“近年來,全國重點大型零售商場銷售體育運動休閑商品的經營面積不斷擴大,體育運動休閑商品在專業市場、專賣店、 商場以及商業街的銷售量及份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預計到2010年,中國體育產業總產值占GDP的比重將達到1 .5%,基本接近目前世界水平。這一切都將使中國體育運動休閑服飾形成巨大的消費市場,體育運動休閑服飾市場在未來10年或更長的時間內,將成為企業發展贏利的新契機。” 通州區于是確定了園區的發展目標和規劃:今后新建和引入到園區里的企業當以體育運動休閑服飾生產經營企業為重點,根據市場需求,制定政策措施,引導有條件的企業,把服裝生產調整到體育運動休閑服飾產品結構上來。
規劃指出,在商業區建設初期,要以營造市場和商業環境為重點,同時引進國內外體育運動服飾的知名品牌,盡快建立中國·北京體育運動休閑服飾交易市場,以推介會方式,吸引國內外體育運動休閑服飾的知名品牌落戶通州。
-筑巢引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