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舍縫機情--記上海鯨沙縫紉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馮玲平
- “我辦廠是因為我要生存,我辦縫紉機廠是因為我依靠縫紉機獲得了生存的基本能力。”這是馮玲平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的一句質樸的話,讓我對他又有了一些了解。 翻開前幾年的浙江寶石縫紉機實業公司宣傳畫冊的第一頁,就可以看到馮玲平的身影。在寶石他工作了三年,那時的他是作為上海江灣縫紉機廠的老技術師,被聘請到寶石擔任制造部副部長兼生產技術科科長的。后來離開寶石時,阮小明總經理極力挽留他,可他說:“現在寶石已經是—,所大學了,我沒有資格再待在這里了。”而事實上,如此謙遜的馮玲平早已經是—位業內比較有名氣的“老法師”了。他從1975年開始在江灣縫紉機廠整整工作了20年,有著深厚扎實的技術基礎。1995年,他又從事縫紉設備的代理銷售工作。1997年,又受聘于上海野牌縫紉機有限公司和浙江寶宇縫紉機有限公司。正是有這么多年對縫紉機難以割舍的感情,他堅決依靠縫機來實現自己余生的理想,于是在2002年,他創辦了鯨沙縫紉機有限公司。雖然目前規模還不大,但他清醒地認識到,企業必須依靠以下策略,才可能生存并求得壯大:一是不拼價格;二是不拼數量;三是不拼規模。尤其是不拼價格,而主要追求高質量,且做到少而精。在談到如何擁有制勝法寶時,他說:“當年在臺州,深切感受到地方政府對民營企業的大力扶持,這也是那里的縫紉機行業得以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在人才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引進那里的技術人才,完全可以讓我們擁有優秀的‘上海技術’。我相信這是一種無形資產,我們不應該浪費忽視。”目前,鯨沙依靠自己多年廣泛的人際網絡,邀請日本優秀的技術人才為自己服務。而銷售網絡則已經基本覆蓋江蘇、浙江、上海、山東等華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