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發展CISMA業績不凡-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歷程回顧
17個寒暑,17個春秋,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ClSMA)已經從一個蹣跚學步的嬰兒逐步成長為英姿勃發的青年。 1986年8月,首屆“全國縫制設備展樣訂貨會” 在山東省煙臺市舉行,共有225家供需單位參加了訂貨會,展出平縫、包縫、繃縫、鎖眼、釘扣等12個系列70多種不同規格型號的縫制設備,總成交金額達31億元。這是我國歷史上首次由縫制設備生產廠家自己組織的訂貨會。在此之后的9年里,“全國縫制設備展樣訂貨會”逐漸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參觀人數最多、訂貨成交額最高的縫制設備專業展覽會,不但得到國內同行的認可,也引起國際同行的關注。
進入20世紀90年代,縫制設備生產重心開始向亞洲轉移,我國在這次“大轉移”中充當了主要角色,逐漸成為世界縫制設備生產和銷售中心。為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1996年,中國縫紉機協會(后更名為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在“全國縫制設備展樣訂貨會”的基礎上開始主辦“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CISMA)。首屆CISMA于1996年8月6日至8日在上海舉行。海內外11個國家和地區的340多家生產廠商參加,展出面積12000平方米,參觀人數達2萬余人次,協議訂貨金額近30億元。此屆展會是我國縫制設備展覽業一個新的里程碑,CISMA展也因此一躍成為與美國的BOBBIN展、德國的IMB展和日本的JIAM展齊名的國際四大縫制設備專業展覽會之一。 CISMA第二次質的飛躍是在2002年。經過了幾年的積累,CISMA已經基本成熟,尤其是近兩年,展會的國際化程度及影響力大大提升,其規模也得到了迅速擴大。CISMA2002總面積達到46000平方米,參展企業共676家,其中包括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122家境外參展商。3天半的展會共接待了來自62個國家和地區的48000多名參觀觀眾,達成意向成交額人民幣42億元、美元1.2億元。CISMA2002開創了行業會展的新紀元,在規模上躍居世界縫機行業專業展會第二的寶座。 仃業的快速發展為專業展覽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市場,專業展覽同樣也為行業進一步發展搭建了展示的舞臺。在非典疫情消除后,縫制機械企業對CISMA2003給予了更大的關注。截至2003年7月18日,報名參展的國內外企業已達569多家,其中國外企業83家,預定層位凈面積已達31789平方米。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國內縫制機械生產企業經過一年來跨越式的發展,生產規模迅速擴大,產品質量也得到穩步提升,企業普遍加大了科技投入和產品研發力度,無油潤滑、電腦全自動、機電一體化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的產品和技術將在本屆展覽會上一顯身手。 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依靠全行業上下的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正日益顯現出她的巨大市場潛力和廣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