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經銷商如何看國內生產廠家差距
- 縫紉機經銷商作為縫紉機生產商與服裝生產廠商的橋梁,在長期而直接地與用戶接觸過程中,不僅了解用戶對各種機型在使用中的反饋意見,同時他們中的一些人,那些代理著國內外各種品牌機器的經銷商們,更是在不斷地維護和服務過程中,了解到品牌背后國產機生產商與國外生產商在經營理念上的不同。而這種理念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生產廠家在縫紉機的產品開發、質量、服務上的不同,從而最終影響到市場份額。溫州百衣達針車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薛勇認為,相比國外廠家,目前國內縫紉機生產者在“以滿足用戶需求為要求”的經營理念上還存在差距。 在不斷聽取和分析客戶的反饋之后,經銷商們感到,目前國產縫機企業無論是在同行業產品同構化的低價競爭、產品的質量、自主知識產權開發的品種和速度,其實都與廠家經營中“客戶意識”貫徹的程度有關。 首先,如果國內生產企業把經營目標定位為賺錢,就會很容易進入市場上相對易生產的成熟產品,后進入者通常以降低價格來分割一部分市場。這一方面造成同類產品的不斷降價,另一方面也使廠商不敢投巨資再開發新品,從而忽略或忽視用戶對新品的需求。相反,如果每個生產商都把經營目標定位于滿足客戶不同需求,就會促使生產商善于發現用戶需求變化,勇于獨辟蹊徑開發新品,從而從根本上避免產品同構化所帶來的低價競爭。 其次,生產商一旦推出新品,因其被仿冒性較強,必然產生急切占領市場的愿望和需要,往往質量還不穩定時就推向市場,初期產品的不穩定不僅增加售后服務難度,造成用戶的使用不便,也直接影響國產品牌的聲譽。 另外。對直接用戶的發展變化沒有相應的動態了解,致使縫紉機生產商的有些開發并不能很快符合客戶所需。比如,以前服裝企業生產品種比較單一,做襯衫就只做襯衫.現在開始多品種化,做襯衫的也做冬服和牛仔服了。出于成本考慮,服裝企業當然希望一機多用,對薄料、厚料、中厚料的兼容性好的機器就比較受青睞。當國內企業還在為機電光氣一體化爭論的時候,洞察先機的國外企業已經推出了這方面的成熟產品,并占領了中國市場。 缺乏對用戶的密切與深入關注,還表現在國內縫紉機生產企業很少甚至幾乎沒有懂服裝制作工藝的人,這可能使縫紉機的各項功能并不完全與服裝制作過程相吻合。 對于用戶的重視程度,到目前為止,國外生產廠家相對做的就比較好。像日本重機公司有專門的縫制能力研究所.德國杜可普公司有精通服裝工藝的了藝師,這不僅使他們能對用戶的需求變化及早知道,有助于盡早開發出適合市場需求的新品,同時也體現了服務的高水準,為贏得客戶奠定了基礎。 沒有對比,很準找出差距。在經銷商為生產商開出了這份病理報告之后,健康之路還有賴于國內的生產商們對癥下藥,盡快縮短與先進國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