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協會七屆一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召開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七屆一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于2003年9月8日在江蘇省常熟市召開,35個單位49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副理事長王承康、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何燁,上海華聯縫制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維良、上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立喜、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新慶、華南縫制設備集團公司總經理蔡盛滿、天津天工縫紉機公司總經理林本固、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開堅、飛躍縫紉機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邱繼海等副理事長及代表出席了會議。
本次會議是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行業研發、標準、質量、知識產權工作面臨嚴峻挑戰、急需從戰略高度上審視和加強行業的標準與質量工作、培育行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科技含量、高質量的產品與品牌,以實現有效應對和促進行業進步的背景下召開的。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研討行業標準工作現狀、作用及今后工作重點、方向、規劃;總結行業近三年行檢行評工作,探討今后的工作思路和計劃。
會議由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主持。
田理事長首先扼要回顧和分析了全行業今年以來的經濟形勢,對行業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和骨干企業的不斷壯大、新興企業的不斷增多、行業科技創新工作的深入和廣泛開展,給全行業帶來的裝備水平提高、調整步伐加快、行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所起的積極作用表示了肯定。同時提醒大家,在行業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如固定資產投資的高幅增長,對企業、行業提高技術裝備水平、增強發展后勁、構筑產業優勢將產生積極作用,但必須防范風險,避免投資過熱,更要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盲擴張產能,以免導致效益下降和經營狀況惡化;在市場驅動下,隨著產能、產量的擴張,使部分企業局限于用價格戰爭搶市場,致使行業的生產、出口增長與產品價格下降形成對比,銷售量與銷售金額的增幅極不同步,影響了企業效益的提高,削弱了企業再發展能力;市場上國產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千差萬別,產品質量總體水平與國外產品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這極大地限制了我們企業擴大市場和“走出去”的能力。田理事長指出,常務理事會是協會的工作會議,其目的是對行業的共性問題進行研討并提出解決的方針、途徑和方法。本次會議的主要內容就是與產品質量密切相關的“標準”和“行檢行評”兩項工作進行研討和協商,要求與會代表積極參與,共謀良策。
副理事長、全國縫紉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承康向大會做了題為“加強縫制機械行業標準化工作及全國縫紉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的報告”。王副理事長從標準化與企業的關系、行業標準化工作的歷史、標準化工作的現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其職能、標委會2002年工作與2003-2004年度工作計劃等五個方面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和匯報。他指出,標準是一種有特殊用途的、具有價值與使用價值的特殊技術產品,尤其在國際貿易中,標準作為技術壁壘,已發展成國際慣例,引起了國家和企業的高度重視,其對企業生產、質量、技術、管理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作為行業標準工作的技術咨詢指導機構,應該進一步加強行業標準的制修訂、標準體系的完善等工作,努力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搞好標準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使標準工作進一步與市場接軌,更貼近行業和市場發展實際,使行業標準工作煥發生機。
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主任何燁向大會作了“中國縫制機械協會行檢行評工作總結”的報告。何秘書長對開展行檢行評工作以來所作的有關工作進行了回顧,對開展行檢行評工作所取得的成績、當前行檢行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總結,并對行檢行評的下步工作思路提出了初步設想。她充分肯定了行檢行評工作對行業實現“扶優抑劣”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對企業質量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質量意識的增強、行業整體產品實物質量水平的提升所起的積極的推動作用,對行檢行評中暴露出的問題及如何改進與完善提出了初步意見。
與會代表對王副理事長和何秘書長的工作報告給予了充分肯定。會議認為,協會把行業標準和行檢行評這兩項與企業生存息息相關的工作作為常務理事會的專題會議,在行業中屬于首次,此會的召開在行業發展進程中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將會極大地促進企業的標準與質量工作向更高水準、更高深度發展。
與會代表就行業標準工作的現狀與發展,對行檢行評工作的開展和下步的實施與完善等方面展開了討論,紛紛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對于行業標準工作,會議認為,標準是市場準入證,是生產力,是參與競爭的有力手段,是國際貿易合同糾紛與技術爭端裁決的基本準則,應提高到戰略上的高度來審視、推動標準工作;隨著行業發展與國際經貿活動的廣泛開展,標準的內涵和所具有的價值得到了拓展與延伸,已從單一指導服務于生產向技術、質量、生產、經濟貿易等各環節滲透并逐漸發揮主導作用,已成為支撐企業發展的利劍和基石;標準工作應進一步貼近市場,適時反映用戶需求,提高標準制修訂工作的快速反應能力,擴大采標的范圍和力度,不斷向國際先進標準靠近或實現超越,制訂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各項行業標準與標準體系;國內標準總體水平不強,廣大企業應以行業標準為基準,深入接觸下游用戶,制訂適應市場和產品質量性能要求的高水平標準,提升產品與品牌的競爭優勢;應重視行業標準人員梯隊的培養和建設,充分利用行業資源,加速標準人才的選拔、培養、使用,企業應加大對標準工作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培育一流水準的標準化隊伍,制訂一流的標準化體系,打造一流水平的產品;全行業應齊心協力,積極支持、推進標委會工作,實現行業標準工作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