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創名牌應以人為本
- 記者:這幾年我們大力推動名牌戰略的實施,已經涌現出一批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你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名牌呢? 陳澤華:中國名牌已經有300多種,但中國名牌產品要想真正走向世界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我們在創中國名牌、推動名牌戰略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企業是創名牌的主體,而企業又是由人來主導的,因此我們國家提出要發展新型工業、發展高科技、以科技創新帶動工業的發展,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以人為本。 記者:為什么創名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陳澤華: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產品從設計開始就應該以人為本,我們產品的核心技術即使再高,如果離開人的需要、離開了人性的設計,它就可能走彎路,生產出的產品就不為消費者所接受。因此從產品的第一步即產品的設計就要以人性為本,先通過對產品需求的調研來開展產品的設計,這樣才能滿足這個產品性能的設計。 第二,任何一個名牌都有它固有特性,它能持續地為消費者所接受,它的質量能夠持續地穩定,這種特性不是孤立于產品以外的,這跟企業的管理是分不開的。我們國家倡導名牌是非常有意義的,它能激發我們企業家參與國際競爭的自信心,是一種民族自尊心的激發。這實際上就是人性管理。因此對已經創建名牌的企業,應進一步激發自己的管理隊伍,使企業管理、質量管理、品牌管理等都能夠以人為本。 我們創名牌產品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最終是服務于人性的。如果我們的管理是落后的,那么再先進的設備也生產不出好產品。所以對已經獲得名牌產品的企業來說應該以獲得的榮譽來激勵企業管理的進一步提高,甚至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模式。這就要從中國名牌的持續性著手走向世界名牌,否則名牌只是曇花一現。我們必須進一步堅持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把名牌與企業的每個員工結合起來,使管理升華,使自己企業的管理風格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 第三,以人為本就是要做到產品在市場上以服務人性、提高服務質量為宗旨。我們在銷售工業產品時總是強調產品的固有質量,而忽視了服務質量。為了提高服務質量,我國出臺了相關的規章制度,這種政府行為其目的是引導企業抓好服務。但作為企業自身,特別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資源的重新組合、重新配置,在這樣一種競爭的格局下,對已經獲得名牌的企業務必要自律,而且要自發地提出服務質量的標準而不要等政府的政策,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名牌在市場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可能由于服務員或銷售員的一個態度就使消費者感受到哪個是名牌哪個不是名牌。由于名牌涉及到最終端的服務體系,因此已經得到中國名牌的這些企業并不能一勞永逸,最終還需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記者:創名牌與抓質量是不可分的,我們應該如何在提高產品質量的過程中實施名牌戰略呢? 陳澤華:從大質量的觀點來說,創名牌得從質量抓起,我們要想成為世界工業的強國就要把質量搞好,要使我們的產品質量成為世界一流。我們現在所用的質量管理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大部分是引進國際的標準。 從大質量的概念說,質量的競爭、產品的競爭在于標準的競爭,而這種標準的競爭在于技術創新,形成產品的自我保護和標準體系。為什么我們國家只能引進人家的標準?我們創立自己的名牌時,引用的是人家的標準,這意味著我們創造的產品很難超越對手,所以我們的企業要在一開始或推出下一代產品的時候就需要發展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然后形成自己的標準,那么建立在這種基礎上的名牌產品不但能夠為市場接受、為老百姓所喜愛,而且還可以用自主知識產權保護自己,在參與世界競爭時我們的標準能夠拿出去跟人家比,而不僅僅是一個符合人家標準的產品。 記者:評出來的名牌究竟能否成為名牌?政府在實施名牌戰略過程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陳澤華:名牌是企業創出來的,而不是評出來的。政府只是在做一個推動名牌戰略的工作,名牌的評價是由中介組織進行的,政府在其中起一個引導作用。推動名牌戰略的實施,首先要引導,要引導社會輿論、要引導我們的企業把眼光放到世界的競爭中,使我們的企業意識到必須有自己的名牌產品,才能在世界經濟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至于在政府倡導下評出的名牌是否得到社會的認可,首先在于企業,企業得到的榮譽并不是終身不變的,它僅僅是一個開始。因為包括政府、中介組織都知道今天是名牌并不意味著永遠是名牌。擁有的名牌稱號本身是有時效性的。問題是在這段時間內能否保持名牌的稱號,這就需要引導。通過引導使企業意識到成為中國名牌首先對企業是一個推動作用,其次企業應該明白政府的扶持、支持不是無限的,企業應該知道最終是靠消費者,名牌僅僅是開始。有人認為,企業得到名牌稱號就意味著已定性了,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中國的文化歷史形成了這樣一種思維邏輯,政府說什么就是什么,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對政府也是一種誤解。政府只是起引導作用,最主要的是企業自身,要推出符合人性化的產品,有人性的管理,要不斷地創新。 記者:今天推出的名牌如何保證其今后也是名牌呢? 陳澤華:評出的名牌是有時間限制的,不是說今天是名牌就意味著永遠是名牌。另外,獲得名牌的企業,國家會有相關的政策,如目前名牌產品可以免檢等,我相信各級政府對名牌都會進行相應的扶持和支持。 記者:名牌產品與馳名商標是否有重疊? 陳澤華:馳名商標在國際上有《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中國也是締約國,它是一個國際規范。中國名牌首先是要激發企業界、產業界的人氣,是站在國家、民族的利益上,站在我們要跟世界經濟強國競爭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目標上的。這就需要我們拿出自己的拳頭產品,要拿出拳頭產品,我們沒有品牌不行。這就需要激發我們的企業員工和企業家的愛國精神、爭創名牌的積極性。馳名商標權與名牌的區別就在這里。 記者:中國名牌產品與世界名牌相比,差距有多大?如何縮短這種差距? 陳澤華:站在世界的角度,中國名牌的生產規模與世界名牌相比有明顯的差距。首先這與我們的產業結構有關系。我們的企業定位為國有、民營、外資等形式。畢竟改革開放才20多年,我們在現代企業制度或現代管理水平方面還相對落后,這是客觀現實問題。 其次,我們的企業品牌在企業性質上、所有權性質上與世界名牌相比有一定的區別,所有權的問題是困擾中國名牌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世界名牌的產品已經在自己的企業實現多種所有制匯合。它們在國外成立子公司,融入當地的國情,融入所在國家的文化,叫做國民化待遇,像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的公司股權結構不一定全是可口可樂的,它的所有權可能是中國的,但品牌的所有權屬于自己的,企業的所有權與品牌的所有權已經分離,而我們的名牌在這一點上還遠遠沒有做到。 中國名牌要成為世界名牌,企業家在所有權問題上要重視,把視野放大,把品牌所有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把企業所有權分離出來,這樣才有可能在世界各國成立自己的子公司參與國際競爭。 第三,我們的差別還在于核心技術上。大部分中國名牌的核心技術是國外的,現在我們強調科技創新,發展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走新型工業化之路,我想經過20年的努力,我們的自主知識產權會越來越多、科技力量會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