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革命VS適者生存
最近,臺州的一家以“學習型企業”著稱于業界的企業年輕老總,榮膺“中國管理科學院研究員”的稱號;當在中國的很多縫機企業中機會主義依然盛行之際,這樣的一家行業后起之秀,卻率先掀起了一場管理革命、也許,這將引領他們的企業走向卓爾不群: 管理在民營企業中早巳被提升到了生產要素的高度:它表明第一代民營企業起步時不得不采取的手工作坊式、資源粗放式和機會牽引式的創造財富方式已經逐漸退下歷史的舞臺,而以制度化和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特征的“管理時代”已經來臨。
臺州是中國縫紉機行業生產集群帶之一,近年來,這里有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以高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在行業內脫穎而出,具備了引領中國縫紉機行業發展的實力、.但是不可否認,其大部分企業在初創階段時,國內還尚處于賣方市場、任何人只要肯吃苦,能看準機會,懂得低價進高價出的經營手法,就能迅速積累起原始的資本。而如今,再到臺州,市場的格局變了,競爭的手段變了,再想單靠低成本進入并贏得這個市場,已屬不易:但若然有人試圖去重復老路子以證明“別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則不啻于飛蛾撲火,自然也極易損害“臺州牌”的聲譽。 臺州順發衣車有限公司,則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如何憑借獨特的市場和產品定位,在短短的幾年中,占據了國內封包機市場的成功范例 而這家企業的老總坦言:“我們至今在規模上也只能說是中小型企業,但我們卻走出一條自己的路。”這也許能給我們以啟示:資金實力較弱的行業后進入者,想要謀求快速發展,特色之路不失為最好的選擇、今后這家企業將在產品多元化方面加大研發的力度。只要他們能夠永遠領先于市場的腳步,那么即使規模小一點又有何妨呢?適者生存的意思就在于此。當外部的情況發生變化時,昔日的成功模式可能成為今日的桎梏,在商業的叢林中,適者生存:那些因時而變的企業才能持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