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鞋業出現“四無“現象
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是全國兩大鞋業生產基地(溫州、珠三角)之一,但從業人員多為農民工,文化技術水平偏低,人才匱乏,出現了“四無”現象: 一、無持技師資格證書的制鞋匠。
以廣州惟一的國有企業廣州皮鞋廠為例,目前生產一線50%是農民工。 目前,全廣州市也只有20多名鞋業高級技工、2名中級工藝技術人員。
二、全省無一名有資格當鞋業高級工技能培訓鑒定的考官。 1999年,廣州舉辦了有史以來第一次鞋業高級工培訓班,但全市竟然找不到具有鞋業高級工技能鑒定資格的高級技師當考官。
三、到目前止,從技校到大專院校,全省沒有一個皮鞋制造專業的學歷班,更無一個培訓基地。
四、全省10年無一人申報制鞋專業職稱。 原因是長期缺乏專業培訓,未能形成一個初、中、高級鞋業技能人才的接續隊伍,大多數人連申報資格也不具備。 廣東鞋業技能人才的斷層,造成了廣東無法創造國內、甚至國際的名牌。 面對日益嚴重的鞋業技能人才斷層現象,作為廣東中心城市的廣州,率先出臺了對技師培訓考評給予70%費用資助的政策,同時,利用勞動力市場的價格調節作用,引導更多的人加入“藍領手藝人”的行列。 最近,廣州市還利用國家高級技校——廣州輕工技校這一有利條件,由市技能培訓鑒定中心與廣州皮鞋廠聯手開辦鞋業工藝美術初、中、高級工班,乃至技師培訓班,發掘、提高現有中、高級工技能人才,實行全社會對口招生,并爭取公費辦學,按級別分別給參加培訓人員以300元至1050元的資助。 技師奇缺成制造業普遍現象傳統制鞋業能工巧匠的奇缺,只是廣東制造業的一個縮影。
據預測,廣州市“十五”規劃需求技師10萬人,而目前不足8000人,其中,高級技師不足300人。 不少企業慨嘆:招聘一名技師比招聘一名研究生難。 廣州市企業調查隊近期對我市制造業中24個大類行業80家企業進行了專項調查。 據統計,2000年末,調查企業共擁有高級工以上技術等級證書的技術工人只占19.2%。 在引進高新技術情況下,只有19.5%企業的技術工人能完全勝任新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