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陽針織品名揚海內外
潮陽的紡織服裝業一派火熱,從城區到練江沿岸的幾個鄉鎮,幾乎都有紡織服裝廠,雄偉壯觀的廠房大樓,先進的電腦繡花機、針織機,使人感受到置身于都市一角。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全區針織內衣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近20億元,占全區工業比重為32.38%,近幾年來每年平均以兩位數高速增長。
目前,在產企業為556家,占工業生產性企業總數近四成,還有家庭作坊近千戶;從業人員5萬多人,占工業從業人員總數的1/3;年產各類服裝6.4億件,其中針織服裝6.3億件,年產針織布、梭織布300多萬米,產品不但銷往全國各地,還打進國際市場,遠銷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潮陽紡織業始于元末明初,上世紀30年代,這里的麻布、土布已遠銷閩、贛、浙幾省,后曾一度蕭條。
改革開放以后,紡織服裝行業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起來,并由傳統的手工生產過渡到機械工業自動生產。1999年以來,潮陽的針織內衣產業開始進行較大規模的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據不完全統計,至目前,先后有近百家企業的110多個項目開展技改引進,總投資8.3億元(不計外資企業投資),進口設備973臺(套);僅2002年1月份至2003年6月份的具體統計,全區有43家企業的59個技改引進項目,總投資達到5.3億元,進口設備574臺(套),其中:經編機250臺、大型電腦自動控制繡花機223臺、染印整設備100臺(套)。有不少企業的裝備和生產技術已經達到國際現代先進水平。針織內衣產品在發展中逐步實現“四個轉變”,即產品結構從原來低檔為主向中、高檔轉變;生產方式從原來單獨生產為主向社會化協作轉變;市場從原來以區域小批量為主向大規模開發國外、國內市場轉變;技術從原來簡單加工為主向開發設計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轉變。大大提升了產業的整體水平,有的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可以與歐美產品媲美。內衣、文胸產品的花色品種多達5000多種,“霞黛芳”、“雅潮”、“奧絲藍黛”、“四海一族”等一大批內衣、文胸產品贏得了大市場,聞名遐邇,揚名海外。
位于小北山下的谷饒鎮更是遠近聞名的“針織內衣城”。該鎮現有紡織、服裝企業近500家,家庭作坊600戶,占全鎮工業企業的80%。谷饒鎮正進一步理順發展思路,努力把谷饒建設成為“中國針織內衣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