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品牌建設夯實產業基礎
——田民裕理事長談零部件產業的形勢與任務
在12月9日舉行的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第二屆零部件專業委員會年會上,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田民裕就零配件行業如何適應國內縫制設備產業發展需求、如何通過質量與品牌的建設來夯實縫制產業的基礎,從而推動全行業進入更高的發展層次等話題作了講話。 田民裕說,在即將過去的2003年,零部件行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績,在取得好成績的同時只有看到問題,才能將自己的路走得更長遠。
他指出,2003年零部件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點,一是打價格戰,結果吃虧的還是企業自己;二是零部件產品的質量提升跟整機的發展速度還存在很大距離;三是零部件生產企業的產品品牌不響亮,很大一部分企業還是把自己的品牌依托在整機廠商那里。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整機企業的發展對零部件企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零部件企業必須接受挑戰,提高競爭意識,打響自己的品牌。 談到新的一年,田民裕指出零部件企業必須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好好把握機遇,有計劃、有目的地層開工作。田民裕理事長有四點意見和建議,希望能對大家的思路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
首先,行業內的企業有很大一部分是白手起家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很多都是零部件行業里的佼佼者。原始積累的第一步是完成了,但不能老是停留在原來的技術水平上打轉兒,必須加快采用國外的先進制造技術,提高工藝水平.生產管理水平,配合整機的發展速度,與世界同行做到技術同步化,產品高質化。在國外一些先進的縫制機械制造領域,零鄒件企業的投資往往是對整機企業投資的1.2至1.5倍,而在國內,零部件企業的投資實際上卻是整機企業的0.3到0.6倍。在一個零部件企業里,研發的資金投入至少應該占到年銷售額的3-5%,這樣才能保證企業有發展的后勁,才能產生良性循環的企業效應。而實際上,國內零部件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有多少呢?這是我們的技術得不到提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新的一年里,只有加快研發步伐,提高制造技術,才能做到真正的高質化。
其二,企業必須依托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在競爭中發展壯大自己。很多零部件企業,都是在給整機廠做配套的狀況下發展起來的,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發展環節,而企業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仍然依賴整機廠商,將目光放在做配套上面,就會限制自身的發展。零部件企業與整機企業的關系應該是相互依存,而不是相互依賴。在大市場公平競爭的狀況下,發展壯大,才是出路所在。如果老是停留在水平不高的國內市場的競爭中,是無法適應新的市場分配原則的。以后的采購市場,將由一國、多國變成了全球采購,如果國內零部件企業不面對市場,放開視野,不僅會錯失良機,也終究會破市場所南呔。
第三,企業必須增強品牌意識,講求精品戰略。零部件企業和整機企業合用一個品牌的現狀應該結束了。“海爾”的總裁張瑞敏先生說:“我們的品牌,第一是質量,第二是質量,第三還是質量。”所以,提高產品質量是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在質量關上打了翻身仗,才能真正做到創名牌,造精品。而從整機企業的角度來說,“零部件是整機行業的基礎”,它質量的好與壞,直接關系著整機產品的質量,整機靠的是零件,所以,零部件企業必須爭口氣,在2004年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最后,培育一批零部件的骨干企業,形成一個適應整機發展步伐的整齊有效的零部件供應體系變得很重要。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質量最好,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而一個寶塔式的由低到高、有雄厚的基礎和尖端的技術水平的零部件企業分布狀況,是今后十年要奮斗的目標。在這一次的年會中,評選出的第一批中國縫剮機械行業骨干零部件企業,共有22家,他們將成為這個行業今后十年的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