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企業家演繹五首“歌”
《國際歌》、《國歌》、《敢問路在何方》、《好漢歌》和《我的中國心》五首歌唱遍中國大地,幾乎家喻戶曉。近日,在浙江臺州舉行的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年會上,來自全國的民營企業家們各抒己見,用自己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對五首歌進行了傳神演繹。
“從來就沒有救世主” 靠修皮鞋起家的邱繼寶創辦了中國最大的縫紉機生產基地飛躍集團。1997年,就在飛躍集團大規模拓展東南亞市場之際,東南亞金融危機席卷而來。邱繼寶想:“如果我們的產品結構不只針對發展中國家,這樣的危機完全可以避免。”隨后,邱繼寶進口韓國的先進生產設備,在日本、北京設立研發中心,專門針對意大利、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需要進行產品研發,提前5年實現了裝備改造。如今飛躍集團3000萬元的出口額中,65%來自發達國家。
“前進、前進、前進進!” 過去,有幾十萬資產就小富即安是許多中國企業家的心態,可如今,經營著一個總資產超過9億元,年利潤1.5億元的企業的老總王云友卻用“焦慮不安”來形容自己目前的心態。由最初的3200元起家,發展到今天凈資產超過5個億,企業越發展,浙江東港集團公司董事長王云友卻越覺得做得不夠。 王云友認為,如今,民營企業在觀念、管理、人才等方面還存在著嚴重的小農經濟思想,與現在經濟發展的速度很不適應。只有不斷地進行充電和改造,由傳統產業向新型工業化道路發展,民營企業才能真正做大做強。“前進、前進、前進進!”《國歌》中的最后一句,道出了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反思和憂慮。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困難困難,困在家里就難;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王云友的一句話,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民營企業家闖蕩世界的眼光和勇氣。溫州人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世界500強中50%的產品是猶太人銷售的,而溫州產品在世界各地90%的市場是溫州人銷售的。”“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溫州人;哪里的市場還沒有打開,哪里就有溫州人。”
無論是“在不爭論中發展,在爭論中出名”的溫州企業德力西,勇敢涉足市政公用設施等限制性領域的新奧集團,還是涉足農業、汽車、金融、旅游、礦業等多個投資領域的新疆德隆集團,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正在不斷地用自己的探索實踐“路在腳下”的真理。
“該出手時就出手……” 水泊梁山的《好漢歌》在民營企業家心中引發的感觸就是要抓住機遇。占領中國低壓電器市場60%―70%份額的德力西集團,目前已經收購了十幾家國有企業。董事長胡成中深有感觸地說:“我們收購新疆吐魯番的葡萄生產基地,是因為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別的地方生產不出這樣的葡萄。如果被人搶走了,我們就永遠沒有機會了。”
“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我的中國心》表現了每一位中華兒女的赤子情懷。如今,富裕起來的民營企業家們卻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反哺社會,演繹著對這首歌的全新理解。“東港集團能發展到今天,主要得益于黨的政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幫助,所以我們要回報社會”,王云友說當初東港集團每年利潤只有100萬元的時候,就拿出50萬元資助一些在校的博士生,到目前已經資助了500多名博士生。“現在總資產達到9個億了,但賺來的錢不該都是我的。我們已經專門設立了社會福利慈善基金,用于高新技術開發、社會保障、老年公寓等社會事業,目前還準備建一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