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洗店真的干洗嗎?
毛料大衣、羊絨外套、羽絨服、皮夾克……對于這些高檔服裝的洗滌和保養,如今的人們已經越來越習慣于求助干洗店。一來是圖干洗店洗得干凈,二來自己也圖個省事。 但消費者并不知道,從干洗店拿回來的衣服很可能未經過干洗,甚至連洗都沒洗過。 市消協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對干洗店的投訴越來越多。臺州市區現有干洗店近300家,而椒江真正具有干洗能力的不到10家,市場上絕大多數干洗店不具備干洗能力,消費者一定要擦亮眼睛,別上當受騙。 干洗店里貓膩多
時下,在臺州市區,基本上是一個小區有1至2家干洗店,多數是小規模經營的干洗店,店面面積大多不到10平方米。一臺干洗機,外加一塊木板搭成的熨衣臺,這是夫妻干洗店的基本模型。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某些干洗店根本不具備干洗能力,貓膩很多,是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 貓膩之一:假機器裝模作樣 有些干洗店為了招徠顧客,經常會購買一臺二手干洗機放置在店堂內,旺季時會把電源插座安裝于顯眼處,接上電源讓指示燈閃爍不停,給人一種機器隨時可以進入工作程序的狀態。
有的干洗店甚至連二手干洗機都沒有,在店內只放置只有外表的空殼機,或烘干機,以魚目混珠。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質量好一點的國產干洗機的價格為五六萬元,而一臺進口干洗機則需要上百萬元。再加上其他投資,一家正規的干洗店投資至少在10萬元,一般夫妻店很難做到正規洗衣。 貓膩之二:“干洗”變“水洗”
一些干洗店不擇手段地降低成本,“干洗”變“水洗”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據了解,干洗劑四氯乙烯是目前洗衣店的主要洗衣原料。一桶進口四氯乙烯的價格一般在3000元左右,即使是目前認為比較環保的石油溶劑,也需要1500元左右一桶。一般的小店用不起進口的洗衣原料,就買10元/公斤的國產四氯乙烯。
四氯乙烯是一種劇毒的化學品,按規定,用它洗好衣服后必須進行蒸餾處理,為的是把四氯乙烯中不干凈的成分去掉,但一些小店很難做到這一點。
由此,這些干洗店有的采用低檔四氯乙烯洗,且不進行其他處理;有的名為干洗,實則完全水洗。
很多消費者不知“干洗”是怎么回事,忽視了對洗滌質量的要求。 貓膩之三:專業水平低
不論服裝是何質地、工藝,統一操作。據專家介紹,洗衣是一項很復雜的工藝,專業洗滌人員必須懂得服裝布料和纖維的特性,能根據衣服的質地、顏色確定干洗或水洗,一般一個師傅如果沒有四五年的經驗,是很難洗好衣服的。
現在有不少洗衣店,從老板到員工,沒有一人受過專業的訓練,甚至連基本的操作規范都不懂,但是他們什么衣服都敢接。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洗衣服不需要專業技術,有錢就可以開干洗店。很多洗衣店來活兒照收不誤。有的經營者甚至看不懂衣服上標明的洗滌符號和標志。不少洗染店的工作人員更是對面料知識一無所知,所謂的干洗就是刷一刷,去污漬;燙一燙,除皺褶。混合使用洗滌劑或水洗致使衣服變形、褪色、縮水現象屢見不鮮。
據了解,目前有些干洗店一把蒸氣熨斗、幾瓶干洗精就開工干活。業內人士指出,技術不過關是洗壞衣服的一個重要原因。 領略行業規范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