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金引玉 才子引萬人:呼吁中國服裝期待國際化
以張藝謀為代表的中國新一代導演將中國的影視作品帶入了世界影視的最高殿堂,以姚明為代表的中國新一代運動員將中國的體育精神展現給了全世界的觀眾……伴隨中國國力的日益強大,中國各個領域在世界舞臺的影響力也日益突現,然而與這種突現極不相稱的是中國的服裝產業,至盡沒有一個叫的響的甚至是為人所知的國際品牌,令眾多服裝界人士為之遺憾不已。也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國際化之路,路漫漫其修遠
不論巴黎、米蘭,還是倫敦,都推崇有創新能力、開發能力,并能夠引領時尚潮流的品牌,中國作為十三億人口的服裝大國,經過二十多年的長足發展,與國外同行的差距正日益縮小,但在設計和創新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這也反映了中國服裝企業的無奈和本土設計師的尷尬。
中國素有衣冠王國的美稱,擁有淵遠流長的文明史和千姿百態的服飾文化,但人們卻很難從中國現代服裝中看到對自身傳統文化的吸納和借鑒,而向泊來品的靠攏似乎又過于強調形式。工藝、技術、設備、銷售等硬件都可以洋為中用,唯獨深藏在服裝中的民族特質和精神底蘊無法移植。
也許看過了太多的失敗教訓,福建才子集團的一位老總感嘆:“設計理念的一味模仿不僅會在潮流跟進上慢半拍,還極易陷入不倫不類的文化與視覺誤區,最終迷失的將是對于服裝企業而言極其重要的品牌與文化定位。”
本土設計師,肩負使命
首先,作為品牌塑造的核心與靈魂,設計師如果沒有持久的青春激情,沒有“上得T臺,下得市場”的設計藝術,而只是“高薪聘請+媒體炒作”的產物,則不難理解為什么“中國名牌”比比皆是,引領國際潮流的豪情壯志卻仍停留在夢想階段。其次,整個服裝行業應構建一個理性、健康、開明的時尚文化氛圍,不要小視大眾的審美趣味,盡量減少盲目的、不負責任的流行發布。如果讓金錢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沒有一種公正、理性的批評聲音,任由膚淺、隨意之風在時尚空間蔓延,那么,無論設計理念還是消費格調都無法給中國服裝行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幫助。
最近,傳出了才子在2004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舉辦“萬人簽名聲援本土服裝產業”活動,宣布將以本次活動作為拋磚引玉的契機,來建立國內第一個專屬于本土服裝設計師的基金,以期鼓勵并嘉獎那些在服裝設計上做出杰出貢獻的年輕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