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制機械出口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記者日前從中國縫紉機械協會獲悉,當前,我國縫紉機行業同時面臨機遇和挑戰。一方面,我國縫制機械正處于蓬勃發展健康向上時期,國際制造中心正向我國轉移,入世的積極效應進一步釋放;另一方面,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和出口退稅率的調整給企業出口成本帶來一定壓力。企業惟有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注重產品質量,才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004年行業出口面臨諸多有利因素。有關人士稱,從外因看,世界經濟復蘇。美國經濟去年大幅度增長,為近 20年來的最快增速。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企業固定資本投資已恢復增長勢頭。最近世界銀行預測 200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 3.2%,世界貿易量將增長 8.1%。國際經濟增速加快和世界貿易量的增長,有利于我國企業擴大出口。其次,入世的積極效應進一步釋放,國際制造業向我國轉移的趨勢更加明顯,外商對我國投資的趨勢極其樂觀,將為縫制機械行業的出口營造更為有利的環境。隨著貿易環境進一步改善,中國與東盟自貿區協議、內地與香港更緊密經貿關系協議的部分內容開始實施,一些重要商品將實行零關稅,在增加進口的同時,對擴大出口也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內因方面,我國繼續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使國內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出口退稅政策調整雖然直接提高了出口企業的成本和定價,影響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對企業的出口訂單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將緩解國家財政壓力,加快退稅進度,這有利于企業資金周轉,同時,還將促使企業調整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效益,引導企業依靠自身產品技術含量的提高、附加值的增加參與競爭。
業內專家同時提醒企業,目前應該注意到一些不利因素對出口的影響。
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以及能源價格的上漲,對出口產生負面影響。
2003年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一路飆升,其中主要原材料生鐵、焦炭、鋁材等的價格上漲達到 50%至 70%。此外,出現了原油及用電的緊張,這種供應緊張局面導致能源價格上漲,增加了產品的出口成本;另外,國內農產品等基礎消費品的全面漲價,則會導致勞動力成本的進一步提高,這些成本的增長都將對出口產生負面影響。
另外,觀察家分析認為,美日等發達國家商界、學界,甚至政界不斷對人民幣匯率發表意見,形成“向人民幣升值施壓”的國際輿論,使人民幣匯率再一次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客觀存在,將直接影響企業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