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縫制機械行業危機分析
- 通過此次調研,我們認為,江蘇省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尚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問題,主要包括:
1、企業普遍規模不大,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
江蘇地區的縫制機械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企業的年產值平均在五百萬元左右,為整機企業配套的零部件企業居多,即使整機企業也是多以單一品種生產為主。家族式企業、夫妻店屢見不鮮。受自身的局限,企業研發能力普遍不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也很少。企業的規模小,在應對諸如原材料漲價、此起彼伏的價格戰等市場風險時顯得束手無錯,只能壓縮自身利潤或降低質量。因此,企業發展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企業抵御市場化、國際化競爭的能力不強。
2、企業間發展不平衡,老牌公有制企業舉步維艱
在江蘇,我們看到一面是民營企業擴建廠房,引進先進設備,如火如荼的發展,而另一面是一些改制不徹底的公有制企業在唉聲嘆氣,發展停滯不前。這些老牌企業曾經是多么輝煌,或是國家指定專業生產廠,或是當地先進、明星企業。然而今天的情況卻是資金周轉不靈,產品開發跟不上市場發展步伐,產銷基本沒有增長,人才流失嚴重。企業骨干紛紛離廠自辦產業,結果是老的企業垮了,這些新的企業卻蓬勃發展起來。我們在這些老牌企業看到一些加工設備還是先進的,而存在的主要問題還是企業產權不清、機制不靈、管理不善,不適應市場化和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企業包袱沉重。
3、競爭行為尚不規范,低價競爭時有發生
江蘇地區的企業之間競爭行為尚不規范,在旋梭、機針等生產企業之間惡性競爭比較激烈,價格戰現象仍很嚴重,曾造成轟動一時的“海門機針案”。一方面是市場進入門檻較低,一些家庭作坊式,手工操作的小廠子過低價格出售產品,擾亂了市場秩序。 另一方面是部分中小企業認為價格戰能擴大產品的市場份額,從而在商場上決勝。但企業從中得到的往往是“增產不增收”的結果,同時,價格戰的負面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大大降低了行業的利潤率,導致產品的品質下降,而且還會拖累產業鏈上的其他供應商,影響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
4、企業管理尚需加強
江蘇地區的企業普遍企業管理仍需加強,突出表現在現場作業管理亟需加強,地面上鐵屑等廢棄物零星可見,員工工作期間聊天、吸煙等現象屢見不鮮,說明企業制度存在不規范、不完善、執行不力的現象。此外,江蘇地區的企業正處于努力做強階段,企業管理也應升級,從供應鏈管理到現場作業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都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