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如何迎戰自由市場
- 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服裝、紡織業大國,中國加入WTO的一個巨大利好即將兌現——從明年1月1日開始,紡織品、服裝的進出口將在全球范圍內沒有任何配額限制。世界紡織業無不向中國聚焦。中國的服裝和紡織業如何面對即將來臨的后配額時代?正在南京召開的第六屆江蘇國際服裝節舉辦了高層論壇。
配額是一種歧視政策
何為配額?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一語中的:這是一項背離關貿總協定自由貿易和非歧視原則的歧視政策,它通過雙邊或多邊的紡織品協議來規定紡織品的國際貿易。起因是美國及歐共體的發達國家認為,一些國家(即所謂的“低成本供應者”)的低成本商品大量進入擾亂了他們的市場。目前,在中國與美國、加拿大、歐盟、挪威、土耳其等國的紡織品協議中,具體規定了每一協議年度準予進入該國家或地區的紡織品服裝的類別和數量,即紡織品配額。不過,這一政策明年元月1日將在全球廢止,在不公平競爭的條件下發展并壯大起來的中國紡織業,將獲得寶貴的發展機遇。
取消限制商機無限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中心主任孫淮濱說,盡管受到歧視,但中國目前仍是世界第一紡織、服裝出口大國,去年紡織、服裝出口分別占世界13.51%和20.56%。其中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福建沿海5省占了三分之二。進入后配額時代也就是自由化回歸時代后,對于發達國家尋找低成本、規模生產的進口商而言,大量的低成本生產簡直無法抗拒。因為中國紡織業有著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加工配套,幾萬件成衣,一星期就可解決。真維斯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勛以美國市場為例說,美國本土上世紀80至90年代已基本沒有褲類生產,卡其布、牛仔褲和其它棉質褲已占美國服裝進口總額的1/10左右,中國出口的胸衣、鞋類、玩具和自行車在美國市場占有絕對優勢,但在褲類出口方面卻僅排在第19位,還比不上埃及和萊索托。世貿組織近日的一份報告預測,取消配額后,中國在美國服裝市場所占份額將從目前約30%上升到50%。
應對各種內外挑戰
取消配額雖存機遇,然而,中國的紡織品和服裝行業準備好了嗎?中國紡織進出口商會秘書長王寧提出,無配額不等于無限制,這是一把雙刃劍。
問題一:價格戰“自殘”。王寧說,隨著配額取消,國內企業之間競爭必將加劇,特別是大量中小出口企業,由于不用花大筆資金購買配額,“價格戰”傾向很強。配額取消初期極可能出現出口增長較快、但出口企業效益卻沒有相應增長的現象。
問題二:新貿易壁壘。王寧說,配額取消后,相關國家絕不會輕易拱手讓出市場,中國紡織企業必然會遭遇更多的貿易壁壘和技術壁壘。如目前配額還未取消,各種以“綠色保護”為標志的貿易屏障就已成為國際紡織品貿易的一個突出問題。
問題三:產品低檔。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說,隨著國際紡織業的進步,智能紡織的問世,我們的弱點也會日趨明朗化。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金芳說,長期以來,中國做的主要是大宗加工出口商品,在主要出口的面料、時裝以及成品方面不占優勢。即中國目前還是紡織品和服裝的“制造大國”而不是“創造大國”,中國缺少國際化的設計和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這是中國紡織業的硬傷。賈璞 金燃 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