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江浙兩地中小型企業紀實(下)
不應被忽略的力量
浙江,路徑依賴之外的發展之途
整體的繁榮與路徑依賴
浙江的臺州和義烏、東陽地區一向是縫紉機生產重要的產業集群帶。紹興的柯橋則以中國輕紡城的崛起進一步將紹興傳統的輕紡工業推向新的高度,進一步帶動了市場的繁榮,新的產業集群帶正在形成。記者這次在浙江看到了服裝、輕紡等上游行業和服裝機械類行業的相互推動和相互影響的行業繁榮的景象。正像在紹興的柯橋看到的大幅宣傳標語上寫道的那樣:目前,中國輕紡城正致力于開拓、完善、發展集輕紡原料、布匹、服裝、紡織機械等多門類的輕紡市場群體,力爭與紹興的鏈狀輕紡工業組合成有機的發展構架,為紹興經濟發展再揮濃彩。其實這也是整個浙江關于這個行業整體的現狀。
但是,整體的表面的繁榮卻無法改變浙江輕紡和機械制造行業長期以來給人們造成的固有的印象。長期以來的產品品質方面的單純模仿和產品的同質同構以及由此帶來的惡性競爭已經在今年的夏天帶來惡果,只是沒有進一步顯現而已。但從今年義烏的經銷商們普遍的低調和生意的冷清還有紹興輕紡城漸顯的經營無序中已經初現端倪。
“今年的生意特別的難做,往年在這個時候一天能賣出個十幾臺機器來,今年不行了。”義烏的一家代理香港海風縫紉機的總代理商對記者說,“去年的這個時候可謂是產銷兩旺,但是今年的情況是,整個產業鏈條出現了“緊崩”,很多企業貨物的存量不足,生產后勁乏力,所以經銷商的日子不好過。另外,今年服裝廠新開張的少,以往開服裝廠是圈地的好方法,因為門檻低,好上馬,我這里的機器去年大批量的是賣給這些服裝企業的。今年的情況發生了變化。他的分析可以說不無道理,但是根本的原因還是浙江的縫紉機生產企業長期以來形成的“路徑依賴”。
解決之途
已故的經濟學家楊小凱在分析中國經濟實質的時候提出了這一說法。在浙江記者觀察到的行業的情況跟他的理論分析可謂不謀而合。所謂“路徑依賴”就是指:第一,發展中國家模仿發達國家的技術易而模仿發達國家制度難;第二,發展中國家總是傾向于模仿發達國家的技術而不是制度;第三,這種“路徑依賴”可以使發展中國家獲得短期內經濟的快速增長,但同時也會強化制度模仿的惰性并從而給長期發展留下隱患,甚至使得長期發展變成不可能。由此他推導認為:后發國家不僅有后發優勢,后發劣勢也是國家發展基因中的隱含信息。我們現在遭遇的就是這種“后發的劣勢”,這是長期的“積貧積弱”的結果。臺州和東陽、義烏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中國最先進的“模仿之都”。熟悉縫紉機行業的人都知道,這個行業起碼在國內,沒有真正的所謂“技術創新”。有的一切都是模仿的結果,結果是造成了短期的表象上的繁榮。但是真正的西方的好東西我們并沒有學到,正像楊先生說的那樣,我們長期的這么走下來,造成了“后發的劣勢”,也在繁榮中顯現出大衰退最初的形態。
在記者走訪的幾家義烏較大的經銷商中,都在近期出現了積壓貨源和銷路不暢的問題,沒有人知道到底怎樣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途。問題不是中國人做不出真正好的機器,而是長期以來,我們認為,中國的縫紉機就應該是這樣的。要想真正地解決,只能從整體的產業鏈再造入手。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林義夫認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是否能利用和發達國家的技術差距來加速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發展戰略,如果政府的政策誘導企業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充分利用要素稟賦結構所決定的比較優勢來選擇產業,那么,后發優勢就能夠充分發揮,要素稟賦結構能夠得到快速的提升,產業結構就會以“小步快跑”的方式穩步向發達國家接近;反之,如果試圖趕超,經濟中就會有各種扭曲和尋租行為,結果會是欲速不達——不僅不能實現后發優勢,還將必然伴隨各種制度扭曲即所謂后發劣勢。雖然不必先進行英、美式的憲政體制改革才能成功地發展經濟,但并不是一個后發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就不必進行經濟、社會、政治體制的改革。經濟發展和政治體制改革實在是一個互動的過程。
臺州、義烏都是典型的誘致型經濟,紹興的柯橋則是產業衍生型經濟,三地的政府和企業間的關系也各不相同,筆者有幸和臺州政府的主管官員同桌共敘,席間形成的觀點大多認為,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政策的實施只能是個互動的過程。企業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調整到最佳位置和合理的架構。
那么,在現階段企業應該做的就只能是發展和政策之間的良性互動,將產業的比較優勢做大做強。在路徑依賴之外尋找發展之途。否則今天的繁榮可能會加速明天的衰退,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在紹興的柯橋,工商局的人士告訴記者:柯橋目前急需尋找的是出路,像現在這樣,不但產業的集群和輻射作用難以發揮,而且越來越多的聚集效應使得內部的市場管理也會出現相當程度的混亂。
他的話也許可以歸結為“在混亂中尋找出路”,這也是整個浙江縫制機械行業面臨的命題。“浙江具有先天的產業集聚的優勢和良好的小型加工型工業的發展基礎,只有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制度之憂,才能將浙江的經濟從整體上提高一個新的臺階,促使模仿型向自主型產業結構的轉變。”義烏機械協會的一位領導在采訪結束時這樣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