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縫紉機王冠上的寶石
引子
僅僅講述一位農民經過不懈努力成長為一家公司董事長的故事,就足以引起人們莫大的好奇和欽佩了,更不用說這個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將他領導的企業從零做到了5個多億,年產特種工業縫紉機45.2萬臺,正在打造縫紉機行業的又一個名牌。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1993年6月7日,當27歲的阮小明和其他6位“泥腿子”朋友借債2000元創建華立縫紉機廠(寶石公司前身)時,正是國內縫紉機市場蕭條之時。當時,上海、浙江的縫紉機企業已經遍布全國各地。阮小明帶著2000元走向內蒙古包頭,在包頭被搶劫后,他餓著肚子坐著臨時調來拉豬的火車回到北京。在火車站,他找到了一本北京電話號碼簿,憑此跑遍了北京所有的大型外貿公司,這期間遭受的白眼自不必說了。蒼天不負有心人,就在1994年廣交會開幕前5天,中國機械進出口公司的一位同志答應可以幫忙把他的樣機帶入廣交會。在這次廣交會上,他拿到了來自巴西客商的第一筆訂單———500美元的縫紉機,從此使“寶石”走向了世界。
小試成功,阮小明信心百倍。針對有些國家認為“中國產品檔次低”的觀念,他確立了“請進來,走出去”的營銷策略,一面主動出擊,邀請客戶到廠家實地考察,樹企業和產品形象,一面自己在春節期間帶樣品走出國門。如今,他們已在泰國、印度、土耳其、俄羅斯、南非、埃及、美國、墨西哥等21個國家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經過幾年的發展,“寶石”已成為全國民營企業500強之一、海關AA類綠色通道企業、全國出口創匯先進企業、浙江省百家重點民營企業、浙江省重點扶持培育企業、浙江省三優企業、全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在“寶石”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業績的同時,更注重品牌價值的提升,為了更好的保護知識產權,企業正在創立中國馳名商標。
做強先示弱:貼牌是為了創牌曾經有許多企業為“寶石”定牌加工過,但從去年3月份開始,“寶石”卻心甘情愿地為別人貼牌加工,當然,那是國際縫紉行業如雷貫耳的品牌。有人不理解,“寶石”的市場占有率已經這么高了,何必還要替人作嫁衣呢。阮小明認為:自我陶醉最終會自欺欺人。每當有人問中國的縫紉機產品總體看和世界先進水平相差多少時,阮小明總是毫不猶豫地說:“100年。”就拿縫紉機上小小的一根針來說,國產的只要一毛錢一根,而意大利、德國、日本的就要1.5元一根。國產的針,轉速一快就會變形。小小一根針也是高科技。現在全世界縫紉機有6000多個品種,而中國只能生產200多種。所以在貼牌過程中,阮小明深感自身的不足,如再不加大科技投入,企業就將無法發展。
如今“寶石”擁有占地800畝的生產區域,形成了能生產中型服裝企業所需的產品的寶石一區;公司本部設立在寶石二區,該區以專業生產高檔特種縫紉機為主,擁有投資5000多萬元從日本、韓國、臺灣等地引進的數控加工中心和投資1200萬元與浙江大學聯合研制的自動化噴漆設備;寶石三區是零件和制鞋設備加工基地,占地200畝、投資近8000萬元的寶石橫塘工業園,正在加快建設國內目前最大最先進的自動化鑄造中心。
比宣傳更重要的是制造精品寶石是世界最“美”最“剛”的一種物質,因此,寶石公司將自身的企業文化定位在最美最好的人品制造最精最良的產品這個方面,并且將之凝練成“以人品制造精品”這樣一個精神核心,由此派生出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寶石文化”。
學無止境,阮小明,這位浙江優秀青年、星火帶頭人、全國質量管理先進工作者、全國鄉鎮優秀企業家帶領“寶石”所走過的路,就是在艱苦條件中拼搏發展之路。“寶石”走到今天,有許多酸甜苦辣,最重要的體會是,要想企業發展,必須居危思進,永不停步。
這就是阮小明及其領導的“寶石”,憑著自己和“寶石”員工永不停息的努力,使寶石公司蓬勃發展。阮小明認為,創真正名牌必須有真正的企業家,創品牌,創新是永恒動力。目前,一座占地650畝的寶石科技工業園即將在臺州破土動工,占地250畝的上海寶石日興科技機械有限公司也正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