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包縫機質量專項檢測總結報告
- 縫制機械行業的“行檢行評”工作已經步入了第5個年頭。在這5年中,我們行業經歷了從走出底谷到重鑄輝煌的高速發展歷程;5年來,無論從產量還是品種上都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5年來,由于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被廣泛采用,產品質量和檔次有了明顯的提升;5年來,質量管理方面正逐步與國際接軌,在質量管理的理念上形成了歷史性的變革;“標準”、“飛躍”、“中捷”、“寶石”和“上工”品牌榮獲了國家質量的最高榮譽——“中國名牌”。我國已經開始從世界的縫制機械生產大國向生產強國邁進,這離不開我們行業的決策管理層、企業家和科技人員的辛勤努力及對實現“生產強國”這一夢想的不懈追求。
五年來,“行檢行評”工作也從無到有,與時俱進。受檢產品和企業的覆蓋面迅速擴大,組織機構和運作方式更加規范和嚴密,工作目的從單純的“質量評比”向“扶優抑劣”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更高層次推進。
2003年七屆二次理事會對《中國縫制機械協會行檢行評工作的若干規定》作了重要修改,明確了“行檢行評的主要目的是扶優抑劣,維護市場競爭秩序,提高全行業的整體質量水平”,給“行檢行評”工作注入了 “扶優抑劣”這一新的內涵。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根據新修改的《若干規定》,及時制定了對所有報名參加“2003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的高速平縫機進行質量專項檢測的計劃,設定了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的準入機制,把所有參展的高速平縫機生產企業納入了質量監控的范圍,在思路和理念上形成了重大突破。
2003年高速平縫機質量專項檢測,受檢企業范圍從前一年的13家擴大到了70家,向用戶推薦了15個品牌的“優秀”產品,并將“不合格”的產品拒于展覽會之外,凈化了CISMA展會的環境,受到了行業內廣大企業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高速包縫機是針織服裝加工中用途較廣、需求量較大的機種。近年來,國內眾多的生產企業紛紛開發、生產高速包縫機,但產品規格、檔次相差很大,僅就轉速而言,從5 000rpm的普通高速包縫機到8 500rpm的超高速包縫機,在零部件原材料、加工手段及技術含量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天壤之別。同一層次的機種中,產品質量水平也參差不齊。盡快了解和掌握我國高速包縫機的整體質量水平,找出存在的問題,迅速縮小與國外著名品牌在鏈式線跡機種上的差距,是我們行業的決策管理者和不少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共同關注的焦點之一。
2004年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質量促進年”,行檢行評工作繼續本著“扶優抑劣”和“準入機制”的原則,對所有報名參加“2004中國國際縫制設備展覽會”的高速包縫機繼續開展質量專項檢測。
根據2003年高速平縫機質量專項檢測中,一些企業提出的設置不同的最高縫速,以鼓勵生產企業按更高的轉速要求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水平的建議,本次質量專項檢測根據不同的機型和轉速,結合國內生產企業的實際情況,將最高縫速劃分成5 500rpm、6 500rpm和7 500rpm三種,由受檢企業自行確定本企業受檢產品的轉速。受檢品種為四線高速包縫機。
本次質量專項檢測共檢測了全國7個省、市63家企業的產品,基本覆蓋了我國高速包縫機的生產企業。其中獨資、合資企業5家、股份制上市公司3家、國有企業1家、集體企業1家、民營及股份制企業53家。受檢企業中協會會員單位32家,占50.79%; 26家企業通過了ISO9000認證,占41.27%。在受檢產品中,最高縫速為7 500rpm的有3家企業、6 500rpm的27家、5 500rpm的33家。
這次質量專項檢測獲得了63家企業189臺受檢樣機比較全面的檢測數據,包含了3種不同最高縫速機種的試驗結果,這些受檢樣機分布在不同的質量層面上,實測數據具有一定的離散性,真實和客觀地反映當前我國高速包縫機的整體質量水平,對全面分析我國高速包縫機的質量現狀提供了詳盡的第一手資料。
通過對檢測數據的匯總分析,可以看到我國高速包縫機的總體產品質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縫紉性能、噪聲、振動和啟動力矩等綜合項目的質量水平令人滿意。
受檢樣機均表現出良好的縫紉性能,能適應該機種不同質地、不同厚度縫料的縫紉要求,189臺受檢樣機在各自不同的額定縫速條件下,有180臺樣機連續縫紉長度達到15m以上,未出現斷線、跳針等現象,占受檢樣機總數的95%。
3種不同最高縫速受檢樣機的噪聲平均值分別為77.3dB(A)、80.4dB(A)和84.6 dB(A),大大低于國家現行行業標準中最高縫速小于6 500rpm時,噪聲不大于84dB(A) ;大于等于6 500rpm時,噪聲不大于86dB(A)的規定要求。噪聲值在80dB(A)以下的占受檢樣機總數的67.2%,其中最高縫速5 500rpm的受檢樣機90%在80dB(A)以下。
從分布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轉速直接影響著噪聲的測試結果。最高縫速每提高1 000轉,平均噪聲值就上升3~4個分貝,在相同轉速的受檢樣機中,最大噪聲值和最小噪聲值也基本反映了這一變化規律。由于這次受檢樣機中7 500轉的樣本量較小,難以準確反映這類機種的整體水平。從5 500轉和6 500轉的噪聲值的分布曲線來看,就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不同轉速條件下噪聲的變化情況。
這次檢測過程中,機頭的振動項目檢測結果同樣引人關注,3種不同最高縫速受檢樣機的平均振動位移量分別為214μm、173μm 和146μm,遠遠低于行業標準中不大于350μm的規定要求,這反映了近年來,高速包縫機由于不斷地優化設計、采用先進的加工手段,使產品設計結構更趨合理,制造精度不斷提高。
振動項目檢測結果也與測試時電動機皮帶輪的同軸度、皮帶張力的調整及皮帶本身的質量有著直接的關系,在檢測過程中應盡可能消除非機頭本身的因素。在生產企業的日常檢測中,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往往會被忽略,增大了不應有的測量誤差。
檢測結果也揭示了轉速與振動之間的關系,與噪聲測試恰巧相反,產品的共振區域并非出現在機頭的最高轉速時,當運轉轉速逐步上升時,振動值呈現下降的趨勢。被測機頭的自重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振動的測試結果。
啟動力矩是縫紉機加工精度和裝配水平的綜合體現,受檢樣機的啟動力矩平均值為0.28N.m,超過行業標準規定的0.50N.m要求的僅為6%。61%的受檢樣機力矩值分布在0.10~0.30N.m之間,但實測數據的離散性過大,質量水平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
這次質量專項檢測中,在密封性能方面暴露出來的問題比較突出。由于這次檢測首次采用新頒布的國家行業標準QB/T2610-2003 《工業縫紉機漏油的測試方法 第2部分:高速包縫機漏油的測試方法》,對產品的要求相對較高。其次,新標準頒布時間較短,不少企業由于條件的限制尚未進行過類似的試驗。有72臺受檢樣機113處在試驗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滲、漏油現象,占到了受檢樣機總數的38.1%。滲、漏油部位主要集中在送料部件、差動送料軸和上彎針部件,分別占了36.3%、17.7%和14.2%,其中5 500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