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生產基地--石獅
- 石獅一中國休閑服裝名城。1988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鎮建市,建市十五年來;石獅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的發展,國內生產總值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長。2002年實現國內總產值 107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78億元;財政收入7.1億元,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0億元,財政收入達9億元。1994年以來,連續 8年保持福建省綜合經濟實力第2位;位居全國最發達百強縣(市)第16位。2003年將實現二位數增長。
石獅一中國休閑名城。2002年12月24日,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曹志、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針洲將這一殊譽頒發給了石獅。
--2003年3月 9日;石獅市委市政府在第六屆海博會期間;舉行了盛大的揭牌儀式;福建省委副書記王三運、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為“中國休閑服裝名城”一石獅揭牌。海博會期間,共有海內外嘉賓5萬人到會、成交額達25億元。
--2003年3月28日, CHIC期間,石獅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休閑服裝名城一石獅專題推介新聞發布會暨品牌聯合發布會”,組成強大陣容參展,一號館二層休閑館設立石獅廳;參展品牌企業20多家;同期舉行的北京國際時裝周,石獅服裝分別作為男裝趨勢、休閑裝趨勢和國際男裝節作了九場專場發布,取得轟動效應。
--2003年3月 30日,定位亞州第一服裝城的石獅服裝城項目動工建設,石獅服裝城被省政府確定為省重點商貿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首期工程將于今年年底完成,明年交付使用。
與此同時,石獅市政府加快實施產業規劃,設立服裝工業園區、科技園區、規劃建設休閑運動服裝基地、童裝基地、西褲基地和染整制造基地。在產業規劃中;石獅提出實施“六名”工程,從塑造和培育名家、名牌、名企、名店、名師、名模等六個方面推進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的建設。近一年來,石獅新增服裝企業300多家;品牌經營得到迅速提升,先后有國際國內影星、明星20多人作為石獅品牌服飾代言人,形式多樣的品牌服裝推廣活動正在全面展開。
紡織服裝業作為石獅經濟的支柱產業,已經從過去低價競爭,轉向質量競爭、品牌競爭、風格競爭,已經從單純成衣加工生產廷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整體競爭力明顯提高,市場占有率不斷上升,在全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迅速擴大。具體來說,石獅紡織服裝業已經形成四大優勢和特點:
l、完整的服裝產業鏈。石獅紡織服裝業最具特色之處在于形成一條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紡織服裝產業鏈,涵蓋紡織、漂染、成衣加工生產、輔料生產、市場營銷等各個領域。相關企業達5000多家,年產值102億元,占全市工農業總值的60%,從業人員20多萬人。從原料工業看,石獅及周邊地區有近千家紡織企業,各類織機1萬多臺,針織大圓機6千多臺,針織布年產量達20萬噸;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無梭機8千多臺;年產無梭織布6億多米。為確保原料工業的環保質量和先進水平,石獅市政府在大堡、伍堡、錦尚設立了染整集中控制區,共有上規模的染整企業近百家,工藝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從成衣加工生產看,以石獅為中心的泉州紡織服裝區域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服裝產業集群,成為全國重要的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從服裝輔料配套來看,從服裝所需的拉鏈、商標、襯布、鈕扣、縫紉線、電腦繡花、織帶、下蘭等輔料都可以在石獅地區進行生產和配套銷售,全國規模最大的2家拉鏈行業企業都在石獅周邊地區;各種服裝要素市場在石獅配套齊全。從市場營銷看,石獅作為中國東南沿海最著名的服裝及其原材料集散地,全市共有18條以服裝為主的商業批發街,8個專業服裝批發市場。服裝原料交易市場比較發達,聞名全國的鴛鴦池布料市場、新興的亞太紡織面料市場和南洋街布料商業街匯聚了來自東南亞及全國各地1000多家布料供應商;年銷售額超過120億元。在市場開拓上重視國內外市場并進,基本形成了全球性的服裝銷售網絡。
2、扎實的服裝產業基礎。全市共有300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年產服裝達2億多件(套);石獅的服裝產品種類眾多、門類齊全;運動裝、休閑裝、茄克、童裝、西褲、內衣是石獅服裝的主導產品。據估算,以石獅為中心的泉州紡織服裝區域所生產的休閑裝、茄克裝約占全國市場份額1/4強,運動裝、童裝、內衣出口在全國占據主導地位,近年來福建省服裝出口大幅增長。石獅服裝起了關鍵作用。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引進高新技術;提高企業生產技術和產品的科技含量;正成為許多服裝企業的戰略發展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石獅服裝企業紛紛加大技改投入,引進的日本自動拉布裁床、意大利全自動系列整熨機等先進設備;大大地提高企業的工藝水平,在引進應用計算機輔助設備和制造系統方面也取得新的突破。原創品牌培育進入實質性階段,石獅及周邊地區現有注冊商標3000余個,其中中國馳名2個,福建省著名商標40多個;涌現出如七匹狼、富貴鳥、金犀寶、野豹、柒牌、勁霸、愛登堡、拼牌、哈德利、帝牌、斯舒郎等著名服裝品牌,許多國際知名的服裝品牌,如:鱷魚、啄木鳥、周織、卡丹奴等都在石獅進行原料采購、定單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