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洗衣機并非萬能
目前市場上熱銷的“智能洗衣機”一大賣點就是節水,而消費者使用后反映,有的“節水”洗衣機洗滌效果不盡人意。為此,質檢部門提醒——
消費者:洗衣機洗不凈衣服
“花了近3000元買的智能滾筒洗衣機,怎么還不如普通的波輪洗衣機洗得干凈?”日前,市民李女士向記者訴說了心里的疑惑。
據李女士介紹,去年夏天她購買了一臺某知名品牌的智能滾筒洗衣機。使用過程中發現,這臺洗衣機不但洗衣服很費時,而且根本洗不干凈。機器停轉后,機桶內還有厚厚的洗衣粉泡沫,洗后的衣裳摸上去有澀手的感覺。李女士開始還以為這屬于正常情況,可家人穿過洗后的內衣卻出現了皮膚騷癢,經醫生診斷,是因為穿過沒有漂洗干凈的衣裳而導致的洗衣粉過敏癥狀。
事實上,李女士所反映的問題許多人都遇到過。就拿記者家中那臺進口名牌洗衣機來說,洗一桶衣裳通常需要重復兩至三次洗滌程序,第一遍放洗衣粉,后面兩次再用清水洗滌,不然肯定有洗衣粉殘留。
廠家:三大原因影響洗凈效果
針對李女士反映的情況,記者咨詢了該品牌洗衣機的售后服務人員。據介紹,造成滾筒洗衣機洗不干凈衣服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此類洗衣機必須用全自動滾筒洗衣機專用的低泡沫洗衣粉;第二,滾筒洗衣機對洗衣粉的用量非常講究,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上標注的用法用量,用多用少都會影響洗滌效果。
對于廠家的說法,李女士表示不能接受,她說自己使用的就是全自動洗衣機專用的低泡沫洗衣粉;至于用量,自己也參照了洗衣粉說明書上的標準。
記者調查:廠家為節水犧牲洗凈度
消費者與廠家各執一詞,實際情況究竟又是怎樣的呢?為一探究竟,記者走訪了家電業與質檢部門的有關人士。
某知名品牌洗衣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經銷商說,洗衣機在洗滌過程中,為了達到有效的洗凈效果,一般都會設置多次漂洗程序,每減少或增加一次漂洗程序,洗衣機的耗水量都會有很大的變化,而洗凈效果也就有很大的差異。于是,一些企業為了片面地追求節水,就在生產過程中故意改變漂洗程序,減少漂洗的次數。而每減少一次漂洗程序,洗衣機的耗水量就可能減少20%到30%,通過這種方式減少的耗水量就成了某些產品的節水量,并進行大肆宣傳,蒙蔽消費者。李女士所購買的洗衣機,很可能就是因為減少了漂洗程序而導致洗衣粉殘留物的存在。
記者在林城幾大家電賣場看到,只要是稍有名氣的洗衣機品牌,無一不打出了節水的招牌,節水40%、節水50%的招牌比比皆是。采訪中記者發現,只有少數型號以洗凈度為賣點進行宣傳。
省質檢局相關人士表示,不可否認,在水資源危機日益凸顯的今天,生產商能主動擔負起節能的責任,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洗衣機行業,新的節水國家標準明年就要實施了,廠商大力發展節水型產品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這場愈吹愈烈的節能風潮中,洗衣機洗滌功能的本位卻被忽視了。為了片面追求節水功能,一些廠家不惜犧牲洗滌功能。洗衣機的基本功能是洗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是非常希望“高洗凈率”與“節水”能夠和諧共存的。
質檢部門提醒,消費者在購買洗衣機的時候,應該撥開廠商們各種節能宣傳的迷霧,認真查看有關的洗凈比等級測試結果,選購符合自己需求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