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業應從“制造”走向“創造”
對于中國縫制設備制造企業來說,在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上縮小與發達國家的著名縫機企業之間的差距,才能求得與世界水平的同步發展。我國縫機的創新要從緊跟世界技術發展趨勢、貼近市場、注重知識積累等方面著手,實現縫機業從機械地“制造”到主動地“創造”的轉變,加快我國成為世界縫紉機生產強國的步伐。
對于中國縫制設備制造企業來說,從機械地“制造”到主動地“創造”可謂是步履艱辛,在產品開發—亡提出從跟隨式向跨越式轉變的思路是這個過程的第一步。針對已經實現大規模生產的高速平縫機、高速包縫機等主導產品,力爭在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上縮小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著名企業之間的差距,才能求得同步發展。
創新要貼近市場
中國縫制設備企業與跨國公司的最大差距已經不在于研發力量與投入,而在于如何將技術創新與公司的產品服務體系相結合,通過技術研發提供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和增值服務。
任何縫紉機產品開發的需求都來目市場。開發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對企業發展戰略貢獻最大,開發成功率最高。要認清產品的市場性、經濟性和高質量性并做出選擇,以滿足不同層次市場需要。要選擇基型產品作為樣機以利于企業今后發展系列化產品;注意樣機的先進性;關注用戶劉‘產品質量要求及潛在質量要求;重視建立產品資料(樣品)庫。
創新要緊跟世界步伐
工業縫紉機產品的無油化是繼高速化、機電一體化以后產品技術發展的又一趨勢,必將使工業縫紉機的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而這種技術產品上市不久,就引起了我國縫紉機生產企業的注意。目前有不少企業已經開發和正在開發這種技術產品,縮短與國際同行間的差距。說明經過幾十年的技術引進和利用外資,我國縫紉機工業在產品開發技術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和經驗,也有了一定的生產力和技術力的支撐,使得許多企業有條件關注并跟蹤國外縫紉機產品技術發展的最新動向。企業認識到開發高質量、高附加值產品的重要性,必須加快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的努力,才能應對當前產品需求結構變化、產品變革速度加快和市場全球化、生產全球化給企業提出的新要求。但是,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還沒有或很少掌握產品開發的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較差。這是當前我國工業縫紉機從跟隨式走向跨越式發展階段,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我國從工業縫紉機生產大國走向生產強國的關鍵所在。
創新要注重知識的積累
當然縫紉機產品的核心技術是動態的、發展的。隨著原來產品技術的日趨成熟,新技術的應用以及產品升級、功能擴大、適用范圍的改變,工業縫紉機的核心技術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但其中不少共性的技術可供掌握和分析具體產品核心技術時參考和借鑒,特別是開發設計系列化產品時更是如此。這說明技術積累和經驗的重要性。
顯然,縫紉機產品的固有技術都是與解決縫紉機的可縫性、操作性、可靠性、耐久性、功能要求以及制品質量有關的,都是與產品實現高速化、自動化、專用化、集成化等的技術解決方案和實現方案的手段、方法有關的。這些構成了工業縫紉機產品核心技術的具體內容??梢钥闯?,掌握工業縫紉機核心技術必須依靠專業知識,包括其他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只有深刻分析并真正掌握產品的核心技術,才能進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開發和設計,并且通過不斷積累,逐步建立起產品設計數據庫、縫紉機機構圖譜等,為進一步開展工業縫紉機創新設計奠定基礎。
創新要以改進為基礎
工業縫紉機行業已經制定了線跡型式標準,各種線跡的工業縫紉機的基本機構類型經過長期使用已經比較成熟,機構類型趨于定型。產品質量改善、品種發展、技術水平提高、更新換代則更多地表現在原有產品基礎上持續不斷的改進。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為產品漸進性、連續性的變革、創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但也必須以原有產品為基礎,增加自動化、集成化或系統化的功能。要徹底改變目前工業縫紉機基本結構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像周期縫紉機那樣用電子控制技術取代凸輪機構,那也只是控制方式的改變,以達到簡化機構的目的,并沒有根本改變基本功能結構類型。根據工業縫紉機這一特點,采用反求設計作為產品創新設計的基本方法是符合目前中國縫紉機產品開發水平的有效方法。
反求設計也是一種更貼近市場的設計方法,它必須對現有的先進產品應用各種科學的測試方法進行全面、深入、系統的分析,了解并掌握其結構特點、機構原理、功能作用、質量水平和有關設計參數,同時對產品中應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等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做出評價。對分析中發現的產品本身存在的各種有待改進的問題以及用戶、市場反饋的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和潛在要求做出判斷,并以此作為創新設計的切入點從而開發出創新產品。因此,反求設計是一種開拓性、實用性和綜合性很強的產品創新設計方法。
當然,創新設計有改進性的和根本性的,只要我們樹立起創新設計理念,努力學習,勇于探索,不斷總結經驗,我們的創新層次和創新能力必將得到提升。這將有力地推動我國縫紉機工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快我國成為世界縫紉機生產強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