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關于紡織品出口的討論
- 面對美歐近日針對中國紡織品問題加強施壓,中國日前宣布自6月1日起大幅度提高74種紡織品出口關稅稅率,多數紡織品的稅率為原來的5倍。美國及歐盟隨即對此給予響應,表示審慎歡迎。
紡織品出口的問題,也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面對新形勢,我們的紡織品企業該采取何種應對措施?出口之路還能越走越寬嗎?在本版的虛擬“圓桌會議”上,從政府到行業協會再到企業,各方人士一一闡明了自己的觀點。仔細揣摩各位發言,不難發現許多值得借鑒的閃光點。
中國企業為全球貿易作出犧牲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 孫淮濱
中國企業為建立全球紡織品貿易新秩序作出了“犧牲”。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為了建立紡織品貿易新秩序,緩解貿易摩擦,中國作出了讓步,我們作為協會,能夠理解政府作出的努力,但是,從協會來說,我們的企業是作出了“犧牲”、付出了代價的。
出口關稅的調整必然會給企業帶來成本的凈增加,從而進一步帶來企業利潤的減少,甚至可能導致企業的虧損,紡織工人的失業,這也是協會所不希望看到的。
紡織業關系著中國數千萬低收入者的生計,在中國,平均一件襯衫只有30美分到40美分的利潤。中國紡織品其他的收入被銷售商、進口商分享,更使發達國家的零售商和消費者受益。
展示負責任貿易大國姿態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主任 趙玉敏
從長遠來說,稅率的調整反映了中國政府改善出口商品結構的希望。單純的數量擴張容易導致價格急劇下降,實際上企業沒有獲得太多的利益,還容易引發貿易摩擦。從這點看,采取主動控制的辦法比較明智,也反映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貿易大國的姿態。
在紡織品的出口稅率上,政府采取的是從量稅的計征辦法,說明政府所要控制的是“量”,而不是“價”,也就是鼓勵企業更多出口高附加值的產品,提升貿易的檔次。
此前,中國紡織品出口稅率調整的方案已經爭論、醞釀了一段時間,企業已經有所心理準備,因此現在應該能夠接受這個事實。
設限并不可怕
浙江省外經貿廳外貿處副處長 徐忠
中國反對歐盟對我國紡織產品設限,可以說設限與否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角力。目前設限除了直接影響到一些特定商品外,還在心理上影響一些企業,頻頻發生的設限潮讓企業心里沒底。現在很多企業正在觀望,生怕受到影響。雖然如此,我們的紡織行業發展形勢還是很不錯。我覺得設限并不可怕,這是正常的貿易摩擦,雖然紡織品配額取消了,并不意味著國際市場就一帆風順,企業對此應該有客觀的認識。
不要沖動沉著冷靜應對
義烏市襪業協會秘書長 金善富
中國紡織品的長驅直入,勢必給歐美的紡織業帶來沖擊。當他們的紡織業無力與價廉的中國紡織品相抗衡時,自然把“罪過”推諉給中國紡織品,說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擾亂了當地市場。去年美國對中國進口棉襪等產品進行了“設限”,今年4月份又把設限的品種擴大到棉制及化纖內衣、棉制針織襯衫等紡織品。當中國紡織企業規避美國設限、實施陣地轉移時,現在歐盟又啟動了特保程序。配額取消后的國際紡織品市場依然充滿了不確定因素。
去年美國對中國棉襪設限后,義烏的襪業外貿并未受到明顯沖擊,一些龍頭企業的外貿業務甚至不降反升,他們的應對舉措對整個紡織業都有借鑒意義。他們一是對國內外營銷市場進行戰略轉移,東方不亮西方亮,南方不亮北方亮;二是產品開始從制造向創造轉變,運用信息化戰略、品牌戰略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三是進行跨國經營和國際合作,主動把自己與世界緊緊捆綁在一起,滲透到內部去,讓地方保護主義政策不攻自破。
我覺得,當一類產品、一個行業受到外圍的追堵時,整個行業的統一步驟、劃一行動尤為重要。確保步調一致,又要沉著冷靜,創新變通求存。
行業自律 應對各種限制
浪莎控股集團總裁 翁榮弟
如今中國出口企業面臨的限制太多了,一會兒是反傾銷,一會兒是技術壁壘,再不就來個關稅壁壘……中國出口企業為什么一天到晚總是被這些限制困擾?
我認為,面對當前的各種限制,除盼望政府部門在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加大保護、協調力度外,我更希望看到所有的出口企業抱成團,再也不能散兵游勇作戰,通過加強行業自律,大力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讓我國出口產品真正在市場中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