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紡織與服裝工業協會歡迎中歐紡織品協議
- 中國同歐盟11日就解決紡織品貿易摩擦達成協議,簽署“關于中國部分輸歐紡織品和服裝的諒解備忘錄”,在最后時刻以談判協商的方式避免了一場貿易爭端。德國是歐盟成員中的一個大國,為了解德國業內對中歐紡織品協議的反應,16日新華社記者書面采訪了德國紡織與服裝工業協會會長容鮑爾女士。
容鮑爾首先對協議表示歡迎,認為備忘錄是一個雙贏結果。她說,通過簽署備忘錄,雙方以友好的方式解決了問題,避免了貿易沖突。她認為,簽署協議要比尋求保護措施好,德國紡織品工業協會早就呼吁中國和歐盟甚至德國政府采取談判方式找到解決貿易沖突的方案。她指出,通過“平靜”協商解決問題多數情況下是有益的,帶來的不愉快后果也會少一些。除非一方或者雙方認為無法找到一個公平的解決辦法,將貿易爭端提交到世貿組織應該是萬不得已的手段。
容鮑爾說,該協議是個雙贏的結果,它在“敏感”紡織品種類方面允許合理的增長。由于協議比保護措施涉及的時間長,它避免了拉鋸式的變化和長久的不確定性。因遵守世貿組織規則,雙方確定將來在涉及其他種類方面無論出現什么樣的問題都能用談判而不是采取單邊行動的辦法解決。
容鮑爾表示,希望中歐紡織品協議能夠成為兩者進一步發展貿易的穩固基礎,在多哈發展日程背景下,中歐紡織品協議是個很好的信號,因為在達到更好的國際市場準入方面中國和歐盟確實有著很多共同利益。因此,避免貿易沖突對于當今的世界貿易來說尤其重要。同時,她還希望中國和美國也能簽署一個類似的協議以解決兩國之間的紡織品貿易摩擦。
在談到中歐協議對德國的紡織行業有什么影響時,容鮑爾說,總體來說,德國紡織和服裝行業對于這樣一個協議比較滿意。與其歐洲鄰國相比,德國公司過去通過提高產品質量、開展技術紡織運動以及在國外設廠的國際化手段進行了結構調整,因此其適應自由貿易環境的能力更強一些。德國的許多公司在不少中、東歐國家都有投資和伙伴,利用協議規定的3年時間作進一步調整很有利。許多德國的公司在巨大的并且還在日益增長的中國市場上存在出口和投資利益,因此,對于它們來說,達成友好協議非常重要。
德國紡織與服裝工業協會3月底公布的統計顯示,在紡織品貿易配額取消后的今年頭兩個月,德國進口的紡織品和服裝總價值為45億歐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不但沒有增加,反而下降了4%。目前從中國進口的紡織品僅占德國紡織品進口總量的3%到4%。
在談到中歐以及中德之間的紡織品貿易前景時,容鮑爾說,加強貿易關系和工業合作會給雙方帶來好處,為了維持雙贏發展,各方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至關重要。許多德國公司有興趣與中國同行建立伙伴關系。世界紡織品和服裝市場還在增長,我們應該共同分享這樣的增長。容鮑爾說,在貿易政策方面,為開放國際市場建立共同的戰略對雙方都有利,“因為我們在某些非常有發展前景但是還被關閉著的市場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
今年4月,歐盟委員會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242條款”啟動了對10余種中國紡織品的設限調查,并于5月27日決定對來自中國的麻紗和T恤衫提出正式磋商請求。本月11日,中歐雙方經過10個小時的磋商,最終達成協議,簽署備忘錄。根據《備忘錄》,歐盟承諾對源自中國的棉布、T恤衫、套頭衫、褲子、女式襯衫、床單、女連衣裙、胸衣、桌布、亞麻紗等10類紡織品終止調查。雙方同意,在2008年全面放開紡織品市場之前,對上述10類紡織品合理確定基數,并按一定的增長率確定中方對歐出口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