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人如何看待“中國制造”
- 日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了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賴世平。他認為,“中國制造”令人聯想到的只是數量而不是品質。在談到中意經貿前景時,他指出今后5年內,意中經貿可以保持眼下的30%左右的增長速度。他還鼓勵中國的企業去意大利投資。
記者:就你所知,意大利企業界如何看待“中國制造”?
賴世平:“中國制造”不能一概而論,在“中國制造”的產品中,有一些確實代表高品質,比如IT產品、羊絨制品等。但其他大多數產品中,“中國制造”令人聯想到的只是數量而不是品質。說得更明白一點,“中國制造”總體上講,就是數量多而質量平平。比如中國的紡織品和鞋。我們談質量不僅是工藝的概念,更是品牌的概念。客觀地說,中國紡織品和鞋還談不上有知名品牌。中國最好的西服、最好的皮鞋都無法與意大利產品相比。再比如,我們談到中國的食品,就根本不能與質量掛鉤。當然,在歐洲,在意大利,中國產品也有其適合的消費群體。盡管中國做不出高質量的真皮沙發,但中國產的辦公用椅的性價比還是很不錯的。所以,不能籠統地說,“中國制造”打敗了“意大利制造”,也不能說“意大利制造”打敗了“中國制造”。大家是處在不同領域,談不上什么競爭。
記者:有報道稱,意大利鞋商正越來越擔心中國鞋的競爭。有這么回事嗎?
賴世平:這得分情況看。首先,由于近幾年歐盟經濟不太景氣,許多歐洲人生活水平下降,開始關注消費價格較低廉的中國鞋。而且,隨著意大利移民增加和在意華人增多,中國鞋在意大利的市場正在擴大。但這部分仍是我前面所說的,與意大利產品構不成正面競爭。意大利鞋商擔心的有兩類來自中國的產品:
一是由意大利人設計,并在中國投資生產,又返銷到意大利的鞋。這些鞋的品質相對較高,而價格低廉,所以對意大利本土的鞋會構成一定競爭。
二是由中國出口到意大利的假冒鞋,這也是意大利鞋商真正擔心的產品。這些鞋由中國人在中國生產,樣式上完全抄襲和模仿意大利產品,也印上“意大利制造”的字樣,令人難以分辨。對意大利本土鞋構成了相當大的威脅。
記者:你對意中經貿關系前景是怎么看的?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