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標準”經驗
作為中國縫制設備行業龍頭企業的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已經走過了58年的風雨歷程。今天的成就足以讓他們自豪和驕傲,但是標準人并不滿足他們有著理為遠大的理想,打造核心能力,鑄世界名牌,創百處企業。
然而,市場競爭并不會一帆風順地按照自己的意原進行。那么,如何在未來多變的市場中,打造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公司董事長趙新慶在行業“十一五”發展戰略高層論壇上進行了詳盡的闡述。
推進公司改革改制
目前,標準集團、標準股份正面臨新一輪的改革改制。標準公司將通過改制引入新的戰略投資伙伴,實現產權重組和投資主體多元化,真正體現現代企業“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先進特征,形成決策高效、經營靈活的市場應變機制。
同時,繼續堅定不移地壯大標準股份的工業縫紉機主業,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技術進步、壯大經濟規模、強化品牌優勢、增強營銷能力、推動“標準”品牌做大做強。抓住改制的契機,全面引入新的經營機制和管理理念,激活企業內部潛力,提升經營水平,進一步提高企業素質。
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
優化企業組織結構、理順內部關系、縮短管理鏈條、全面進行企業再造;改變金字塔形的舊組織,按照跨部門的作業流程,將原來企業各職能部門進行重新設計整合;建立跨職能、扁平化、網絡型的機動組織,以增強企業的靈活反映能力和整體合作力。
完善技術創新體系
充分利用國家級技術中心的有利條件,堅持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境外跨國公司進行合作研究開發,共建技術中心,加強人員交流。
不斷優化立足全社會、面向全球的開放式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將合作向更深領域推進。
近幾年,標準公司致力于搭建先進的創新機制,積極嘗試開放型研究開發,堅持自主創新與引進技術桐結合,進行跨單位、跨部門、跨地區、跨國界的合作研究。以此形成企業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以及科技中介組織相互依托,聯手開發、協同共進的技術創新機制,高起點、短平快地推進技術創新,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
在長期的對外合作中,標準公司意識到合作的成敗取決于是否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引進一個或幾個產品,只是階段性的策略,而在引進技術的同時,引進其經營理念、管理思想,在消化吸收過程中不斷培育自主開發能力,才是戰略性的追求。在與日本兄弟公司合資合作的過程中,雙方不僅僅是注入各自的資金,追求單純的利潤,而是著眼于合資公司的長遠發展和合資雙方的雙贏,優勢互補,攜手共進。為了追求質量的穩定和技術、管理水平的提高,雙方各層面的交流十分頻繁,在生產方面的力量互用也非常默契。標準與兄弟相互之間的訂牌生產.使各自的制造能力和加工優勢得到比較充分地發揮。
堅持企業文化建設
以人為本、以先進的企業文化經營企業,是標準公司不斷進步的根本所在,也是標準公司半個多世紀以來積累的寶貴財富。在近幾年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全員全過程參與內部管理活動,已經成為標準公司的一個鮮明特色。
要不斷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首先要不斷提高企業的學習能力。面臨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全面縮短差距的緊迫任務,學習是惟一的途徑。而且光學不行,還要會學,要以新的觀念指導學習,以較強的學習能力保證學習的效果,做到事半功倍,否則很難趕上國際先進水平。因此,必須做到以下五點。
一是樹立速度意識,未來企業的競爭,關鍵是看誰學習得更快;
二是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做到“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讓終身教
育和終身學習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
三是樹立新教育理念,要用聯系的、發展的、辯證的眼光看待人才,不重學歷重能力,不重文憑重水平,不重過去重發展;
四是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通過教育,不僅僅是讓職工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增強自我發展和自主創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