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談判成功將使世界紡織市場各方受益
- 如果“多哈發(fā)展議程”(即“多哈回合”)談判成功結束,發(fā)達國家完全取消對棉花的國內補貼,世界棉花及紡織市場將受到怎樣的影響,已成為目前業(yè)內關注的重要問題。對此,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商品貿易司專家稅尚楠基于模型及政策模擬分析提出, “多哈回合”談判成功將使包括發(fā)達國家在內的世界棉花、紡織服裝市場各方均受益。
美國、歐盟及日本等國家地區(qū)對棉花進行大量補貼已嚴重影響了非洲國家在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棉花生產,也扭曲了世界棉花貿易。因此,貝寧、布基納法索、乍得及馬里等非洲國家在世貿組織總理事會和世貿組織農業(yè)談判中提出發(fā)達國家減少對棉花的國內補貼及出口補貼。但由于擔心國內相關行業(yè)將受到補貼取消影響,發(fā)達國家對此予以堅決回應,如歐盟稱歐盟棉花產量不到全球的3%,且是世界頭號棉花進口者——美國卻稱其為世界最大的棉紡織品和服裝進口國,并強調說補貼不是造成非洲困難的唯一問題,這使包括棉花談判在內的“多哈回合”談判仍未按原計劃順利結束。
稅尚楠得出上述結論,是用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建立的可計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來模擬去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多哈回合”的主要議題達成的框架協(xié)議(即“七月協(xié)議”)對世界棉花市場和貿易流動方向的可能影響。CGE模型包括了作為世界棉花和紡織服裝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的18個國家和地區(qū),還包括世界其他國家地區(qū),每個國家地區(qū)都生產棉花、紡織品和服裝,還有20種其他的農產品;該模型還進一步假定貿易伙伴間以及國內產品和進口商品間存在不完全替代。運用該模型模擬政策效應的假設條件包括:所有棉花出口國將完全取消所有類型的出口補貼;美國和歐盟將減少他們對棉花部門的國內補貼的50%;所有國家將把他們對紡織品和服裝的關稅水平降低25%,且關稅配額對來自中國的棉花進口不再具有約束力。
稅尚楠預計,降低紡織品服裝的關稅水平,消除棉花的出口補貼和裁減對棉花生產的補貼,將對世界棉花及紡織市場產生三個主要影響:
首先,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將相對緩和,但在棉花和紡織品部門的效應將顯著,尤其是在檢驗單個國家的時候。
其次,消除棉花出口補貼、降低棉花生產補貼將使世界紡織服裝貿易分別增長1.0%和1.8%,世界紡織服裝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紡織服裝出口量及進口量均將增長。
第三,將對世界棉花生產及貿易產生重大影響,但由于所有國家對改革的反應程度不同,總效應將相對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