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惟慈細說機械工業行業發展走勢
- 曾經風光無限的工程機械行業,而今卻不得不面臨零增長的考驗;而過去不太顯眼的農機行業,現在則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氣象。“機械工業各主要分行業的發展已經出現明顯的分化走勢。”
7月19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蔡惟慈在一次論壇上做出上述判斷。“以重大技術裝備為主要產品的電工、重型礦山機械、石化通用機械,以及以數控機床為代表的高技術裝備制造業仍然維持了一個比較高的增長速度;汽車、工程機械的發展明顯降溫;農機、食品包裝機械則一改多年來相對低迷的狀態,出現了明顯的回暖趨勢……”
工程機械已經走過低點
工程機械雖然不是宏觀調控的直接對象,但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的控制顯然抑制了工程機械的市場需求。行業發展速度由去年年初的增長50%以上驟降到了年末的7.43%。今年上半年,全行業工業總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0.43%,出現了負增長,說得含糊一點,是零增長。
然而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國內市場停滯不前的時候,工程機械產品的出口卻出現了高速增長。在去年出口交貨值比上年增長102.63%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工程機械的出口交貨值又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16%。“而且,工程機械的主導產品,也就是裝載機、挖掘機、推土機的銷售形勢從4月份開始出現好轉。”蔡惟慈說,工程機械已經走過低點。
汽車上半年只有1位數增長
汽車工業曾經經歷了2002年和2003年的輝煌。2003年工業總產值的增長幅度平均達到60%,但2004年全年生產汽車510萬輛,增長速度則回落到20%上下。今年上半年,汽車工業總產值僅比去年同期增長4.19%,但汽車產量卻同比增長6.52%,其中轎車增長5.17%。
對于今年1~6月汽車產量增幅高于產值增幅,蔡惟慈給出了兩點解釋:一方面與汽車產品價格下調有關,另一方面與汽車產品的結構變化,如經濟型品種增加有關。
農機總體明顯升溫
農機,這個與農業息息相關的行業過去一直不太顯眼。然而今年上半年,農機工業的總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7.4%,高于整個機械工業近8個百分點。農機工業的代表性產品———大中型拖拉機,出現了多年來少有的高速增長局面,產量在去年增長80%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增長32.54%。有關統計資料顯示,上半年大中型拖拉機的產量超過7萬臺,而去年全年的產量也只有9.8萬多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