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服裝真的都是出口轉內銷嗎?
- 外貿服裝,對于京城的百姓來講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但就其自身與國際流行趨勢的吻合,以及實惠的價格,長久吸引著大批的消費者。也正因如此,許多廠家、個人都爭先恐后地制造出為數不少的偽造品,假借外貿之名者也多起來。
據中國服裝協會李女士介紹,所謂外貿服裝,是指國內服裝生產廠家根據國外來料來樣或國外來樣、國內選料加工的同時,在完成訂單后剩余的那部分產品,包括從面料、規格、花色上看不太出小毛病的殘次品、多余或節省下來布料私自加工的及國外退貨的但無殘次的“出口轉內銷”服裝。這類服裝大致手感好,面料幾乎要求是100%純棉或100%純麻、純絲制品,最少也要達到70%的出口標準。
真“外貿”有專門供貨渠道,假“外貿”只能照貓畫虎
一位經營外貿服裝多年的人表示:“我的服裝多是直接從專門生產外貿服裝的廠家進貨,衣服的質量幾乎與賣給老外的一樣。有時,哪怕廠家只有一件、兩件我也要,正好來一個‘獨此一家’銷售。反正廠家也賣不出去,我還給他們解決了后顧之憂呢!”
但生產廠家畢竟要注重聲譽,不可能天天有退貨、時時大量出口轉內銷。因此,南方許多加工廠看中的正是這一點,隨便找來服裝樣品照貓畫虎、批量生產,再賣給一些小的個體經營者進行出售,來贏得利潤。
真、假價格相差無幾
由于外貿服裝生產廠家大多不會注重“內銷”產品的銷售利益,在處理時幾乎均低于成本價格,有時真是少得可憐,但總比堆在庫房中或銷毀強上一些。個體銷售者,既然進的便宜,賣的自然也便宜,如一條外貿的純棉男褲僅賣20至30元,一件襯衫賣不到40元……
假冒制品雖說質量、質地不如“正品”,但打起“外貿”的招牌,售價不高,也就讓消費者更加難以辨認。
是真是假挑選要看細節
外貿服裝,本來就是為“老外”生產制作的,他們的質量要求均高于國內水平。如在小小的規格標識上就嚴格要求標明號碼、洗滌說明、成分含量等,廠家在使用的輔料上如褲子的拉鏈、兜布等更是不敢馬虎。假冒的產品大多不會注重這些細小問題,能省則省,有時再加上趕工時,縫合針線明顯粗糙至極。
在京城,大大小小的外貿服裝店一般設立在幾處集中的消費區,如大學校園集中的海淀,服裝銷售的批發區——動物園、三里屯、天橋地區等。
外貿服裝,之所以能夠贏得廣大消費者的心,首要原因就在于其款式的新穎與精細的做工。仿造之“正品”不僅損壞了“外貿”本身的形象,更讓購買者買得“違其所愿”。拒絕假冒,有關部門從經營、制造抓起,消費者從自我選擇上防范注意,假,便無處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