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品在歐海關受阻 歐洲服裝銷售商要求放行
- “任何貿易保護措施都將是一把雙刃劍。”在歐盟對中國紡織品重新揮起“配額”大棒時,歐洲經濟專家作出的這一預測正在成為現實。由于多種來自中國的紡織品無法進入歐洲市場,這項旨在保護歐洲紡織工業的“配額”措施,正使歐洲的服裝零售商面臨虧損甚至關門的威脅。同時受到這一貿易保護措施傷害的,還有歐洲各國的消費者。
自歐盟今年6月對中國的10種紡織品實施配額限制以來,目前已有套衫、長褲和女襯衣3類中國紡織品因用完歐盟的配額而大量囤積歐洲海關。23日,繼套衫、長褲、女襯衣之后,T恤、文胸、亞麻紗也達到歐盟進口上限,受阻歐洲港口。
大量中國紡織品在歐洲海關受阻,正使諸如英國的Marks&Spencer、瑞典的H&M、意大利的Benetton等歐洲服裝商為缺貨而犯愁。在有“服裝之都”之稱的法國巴黎,同樣的情況也在發生。記者所采訪的當地服裝商均對歐盟“配額”政策持批評態度,他們紛紛要求歐盟為被困在歐洲海關的中國紡織品“松綁”。
在巴黎,盡管“老佛爺”、“巴黎春天”等大商場因主要銷售當地制造的高檔服裝而“逃過一劫”,但是諸如Zara、Etam等中低檔服裝連鎖店卻面臨著無貨可賣的窘境。表面看來,這些連鎖店仍然與往日一樣客流不斷,但在與他們的銷售人員交談之后,記者深深體會到他們表面鎮定的背后所隱藏的擔憂。
一家Zara店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由于法國的夏季較短,在巴黎一些以意大利和西班牙為主要貨源的服裝店里,套衫和長褲已經擺上貨架。然而,由于Zara從中國的訂貨被困在法國海關,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秋裝市場被別人搶走。他說,很多銷售中國產服裝的法國連鎖店,都希望歐盟能靈活執行“配額”政策,以讓他們擺脫目前的困境。
與這些服裝連鎖店一樣,法國的“家樂福”、“歐尚”等對中國貨源依賴性更強的大型超市,也在面臨服裝荒。記者在巴黎環城旁邊的一家“家樂福”超市發現,服裝區的大量商品印有“中國制造”的字樣。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如果在這批服裝賣完之后,來自中國的訂貨還遲遲不能到位,商場的銷售額將受到很大影響。據他介紹,法國的服裝銷售商已經開始通過各種途徑對法國政府施壓,要求它促使歐盟提高給予中國紡織品的配額。
8月22日,當法國的服裝商為自己的生意擔憂的時候,一直支持歐盟對中國紡織品設限的法國紡織工業聯盟主席薩爾科奇卻在接受法國電臺采訪時表示,法國的服裝商不會面臨缺貨的威脅,因為法國可以從地中海沿岸國家進口服裝。
對于薩爾科奇的這一言論,記者采訪的服裝銷售商紛紛表示氣憤。他們或指責薩爾科奇這樣說是在“打腫臉充胖子”,或批評他實際上是為保護紡織業而犧牲服裝銷售業。幾家小店的老板對記者說,大的公司有可能在中國服裝不到位時及時調整貨源,但是數量眾多的小服裝店在發出訂單并支付定金之后,根本沒有能力重新選擇服裝生產商。如果從中國的訂貨繼續被困在歐洲海關,那么他們只能“關門大吉”。
除了服裝商之外,歐洲的消費者也開始流露出對歐盟“配額”政策的不滿。最初,由于擔心中國紡織品的大量涌入會惡化歐洲國家的就業形勢,歐洲各國民眾在“狼來了”的心理驅使下,曾對歐盟給中國紡織品設限持廣泛支持態度。如今,少了中國紡織品,歐洲的消費者已經嘗到限制中國紡織品的惡果。一位叫樊尚的法國朋友對記者說,他以前購買一件中國產的套衫只需十幾歐元,現在由于中國貨短缺,他只能花50多歐元買一件西班牙產的套衫。近年來,由于經濟不景氣,歐洲多數國家消費者的購買力正在下降,與此同時,中國紡織品的短缺卻在造成歐洲服裝價格的上漲。這種局面令歐洲消費者哭笑不得。
面對目前的窘境,歐盟一些國家已經要求歐盟委員會大幅度提高對中國紡織品的進口配額,但是以法國為代表的少數國家卻對此表示反對。針對部分歐盟官員提出的提前使用2006年中國紡織品配額9%的折中方案,歐盟委員會也未給出明確說法。另據報道,歐盟內部關于這一問題的會議將在25日召開。